注重訓練中的個性差異
根據民族聲樂系學生的身體素質條件,構建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來提高民族聲樂專業學生人才的綜合素質,是確定民族聲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注重舞蹈是民族聲樂專業整體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一部分,而不是單一舞蹈形體訓練的技術教育。因此,在構建自己的民族聲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利用舞蹈藝術的技能,展示個人才華,加強實踐面向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民族聲樂系學生的現狀,在舞蹈形體訓練共性的基礎上,從內容結構上,對不同條件的學生開設不同風格、特點的訓練組合,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富有感情和個性的教學氛圍,適合每一個學生對各個民族不同風格的需求和學習,起到歌與舞結合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尊重學生的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尤其在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這一環節中,以各種形式強化學生在民族聲樂領域中體會舞對歌所起到的作用。如對喜歡東北秧歌的同學,可酌情編一些二人轉的組合,鼓勵學生慠動作時,隨著樂將感感情融入動作和表現當中。而對喜歡并適合表現蒙族、維族、藏族等少數民族歌舞的學生、可適當編一些適合于表現蒙族、維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舞蹈的訓練組合,盡量做到歌、舞協調與默契。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在舞蹈形體訓練共性基礎上,充分張揚個性,基本上做到使學生們都能欣賞它,喜愛它,并能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完善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從而在走向社會后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能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因此,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用同一種模式培養學生。
通過作品賞析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舞蹈藝術史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它結合了音樂、詩歌、戲劇、美術、雜技等而逐漸成為獨立的藝術。每一部舞蹈作品都不是簡單的肢體語言的堆積,而是深刻地反映主題思想和文化內涵,在人們展示舞蹈肢體語言藝術魅力的同時,需要更深層次地展示文藝作品不同時代的氣息以及豐富的人間情感喧泄。依據民族聲樂系學生的特點開設舞蹈作品賞析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舞蹈特點的同時充分領略舞蹈藝術的魅力。
音樂作為舞蹈的靈魂,其作用并非是一般性的配合舞蹈動作。曾有人指出:音樂是"聽得見"的舞蹈,舞蹈是上"看得見"的音樂。兩者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齒相依的關系。因此,面向民族聲樂的學生們開設舞蹈(劇)作品賞析課就顯現出了它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 為舞蹈形體訓練課堂營造一個富有情感個性情景的教學環境的同時,將舞蹈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通過課件進行簡要概述,并結合課堂授課內容在賞析課中對學生進行點評。還可以結合每堂課的具體授課內容,有針對性的對舞蹈作品進行欣賞,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作品內涵和動作風格。其實這種參與的本身就是對這節課程的訓練內容、特點、風格加以較好的理解。也是對舞蹈藝術欣賞的一種體驗,更是提高學生學習舞蹈興趣的重要教學手段。
總之,民族聲樂文化群體的舞蹈形體訓練質量的提髙,還在于舞蹈教學內容的更新,使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完全是為民族聲樂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而設定的。因此,一切教育的模式應貫穿于舞蹈教學之中。雖然舞蹈教學在民族聲樂系中是一個附屬地位,但是,如何將附屬位置有機的配合主干課的教育,使之相互浸透、啟發和引導,使學生從本身的自然形態提升到理性的舞蹈狀態,并從中獲得能動性的思維方式,提髙學生歌舞的學習興趣,完善舞蹈形體訓練結構,為以后邁向社會,充分發揮富有創造性的勞動,為適應社會需求,積極探索出適合這一層面的舞蹈教育方法和途徑,對提髙民族聲樂文化群體的舞蹈形體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編輯/石磊)
第五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