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藝術是以二胡特有的音色為載體來刻畫人物、敘事、繪景和抒情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些學生只注重二胡的發音而忽略了其真正的藝術表現,忽略音色與各種不同情感、情緒、情景之間的關系。因此,如何合理運用二胡演奏的技術技巧,恰如其分地表現音樂,是二胡演奏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音色庫的建立
在電子音樂中,所謂音色庫(采樣庫)實際上是多種音色的集合,這些音色包括各種樂器的演奏,各種人聲的演唱、念白,以及各種自然、人造聲音的錄音。總之,就是人類所能聽到和創造出來的各種聲音。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對“音色”這樣解釋:“不同樂器或人聲器官所發出同一高度的音,仍各有其特色。這種區別就在于他們的音色不同,亦稱音品或音質。不同的音色決定于泛音的數目和他們的相對強度如何。樂器的不同質料和結構形制能產生不同的泛音,甚至同一樂器,各音區產生的泛音也不相同。”
這里的“音色庫”,“音色”又叫“音質”。“音”即“樂音”;“色”即顏色、色彩等;“質”即是質量、質地等;“庫”即是“倉庫”,就是說音色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多種音色的集合”。
二胡的音色可分為“主觀音色”和“客觀音色”。
主觀音色,是指二胡本身發出的聲音音色。就二胡而言,主要是從樂器的材質、形制和音區來區分音色。由于材質、形制、音區、產地等的不同,二胡的音色也各有不同,這種音色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音色“因二胡而異”。雖然不同,但是他們都屬于二胡的本質音色,所以主觀音色具有共性。
客觀音色,是演奏者通過對音樂的理解,運用不同的演奏手法,選擇采取不同的音色對音樂各個部分進行的詮釋,使二胡音色“因人而異”“因樂曲而異”“因旋律的發展而異”,所以客觀音色具有個性特點。
二胡演奏者要多聽,不僅聽一首作品或是一個人的演奏,而應多涉獵其他作品,包括各種樂器各種人聲、多種演奏版本、各種音樂形式等。同時也可以借鑒小提琴音色的細膩、動人;收錄大提琴的渾厚、優雅;吸納古琴的沉穩、蒼勁;還可以把詩詞、繪畫的意境以及人說話的抑揚頓挫、歌唱情緒的宣泄運用進來。
二、音色庫的優化
“多聽”可以豐富“音色庫”,而“多辨”的過程就是要優化“音色庫”,使人建立良好的內心聽覺。“辨”就是“分辨、辨別”,具有挑選的意思。通過“多辨”可以挑選出適合二胡演奏的多種音色,或者是根據作品的音樂需要挑選適合的音色。好的音色應是“飽滿、結實、響亮、純凈”的,還應該是“松弛、均衡、甜美,富有內在力量”的,簡單地說就是要“好聽”。
選擇之后,就要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多聯想”是演奏者對聲音質地的審美感覺,它是對二胡聲音的一種想象方式。通過“多聯想”可以合理地選擇出適合作品的音色,從而為演奏打下良好的音色基礎,也為作品打下鮮明的個性烙印。
1.樂器音色的選擇
作品《閑居吟》,音色中蘊含著類似古琴的音色;《草原新牧民》反映的是草原的景象,首選最具有草原特色的馬頭琴的音色;《彈樂》具有濃郁的蘇州評彈的特征而模仿三弦的音色;《江河水》移植于管子曲,可以選擇像管子那種厚重、深沉的濃郁音色來表現。
2.人聲的選擇
《紅梅隨想曲》采用了歌劇《江姐》中的部分唱腔。《洪湖人民的心愿》采用了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部分唱腔。歌劇中的人聲就成為了該作品音色的主角;《長城隨想曲》運用了大量的戲劇音樂,所以戲劇唱腔以及京胡、京二胡的音色首先排列了出來;《蘭花花敘事曲》是在陜北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因此其中的部分音樂可以選擇陜北民歌的高亢嘹亮、委婉動人的民歌音色。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