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入門教學就好比是房屋建設時的地基,是要求最堅固和最完善的部分,承受使用時的壓力和時間的考驗。如何獲得良好的入門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多年的課堂實踐,從教學方式、練習方法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鋼琴教學;入門教學;教學方式;練習方法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中,鋼琴課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必修的專業技能技巧課程。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目標不是培養專業尖子和演奏人才,而是要培養掌握鋼琴這件樂器為將來教育工作服務的人民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解決學生掌握鋼琴正確、科學的演奏方法,具備在幼兒園教學活動和音樂實踐活動中的教學與伴奏的能力,并從鋼琴的學習中豐富與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提高做一名音樂教師必備的藝術修養。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時在鋼琴學習上大多數從零開始,這就使他們的鋼琴入門(視頻)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任何人作為初學者接受新事物時,由于先入為主的作用,最初的印象往往深刻而又持久。假如最初接受的是比較正確的原則和方法,他就會在后來的學習中少走彎路,長久受益。反過來,一開始就接受了不太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東西,并又形成了習慣的話,往往難以糾正。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總結,一般采用從教學方式和練習方法切入鋼琴入門教學。
一、教學方式
傳統的鋼琴教學往往采用“一對一”教學方式,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時在鋼琴學習上是從零開始,基礎和起步的一致性使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集體授課,統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學進度。
鋼琴集體課的基本特征是鋼琴學習程度相近的學生共同上課,每次課都有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要求,教師對統一的教學內容做集中的示范和講授。
上課學生人數以20 人左右為宜。
上課的基本環節是:
(一)檢查作業(學生還課)檢查作業可以采取小演奏會的形式,全體上課學生都自始至終參加,每個人既是演奏者也是觀眾和聽眾。這就強化了課堂的藝術實踐氣氛,增強了學生藝術實踐的機會,鍛煉了學生鋼琴的實際演奏能力;也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在將來走上教學崗位后,把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他的學生面前自如運用和完美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演奏每次都給一個評分,本次課不通過的學生,按教材進度可以繼續跟著往前走,但下次課上必須將不及格的曲目重新彈奏一遍。每次個人所得評分的平均分為平時成績,學生一學期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的70%加上期末考試成績的30%組成。這樣評定成績,重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是一種督促和鼓勵,從而強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避免學生平時忽視基礎訓練,考試前又臨時抱佛腳,突擊一兩首曲目匆匆應付考試的現象發生。評出的成績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學習的全貌。
(二)總結、輔導、答疑學生還課完畢后,教師要對全體上課學生的還課情況進行認真的總結,可以采用分析、點評、討論的方式進行。
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找出一二個彈奏時毛病或優點比較突出、有代表性的學生,讓他們再進行一次示范性的演奏,全體學生對他們的演奏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下找出優缺點和問題的所在,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克服缺點、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三)講授新課并布置作業講授新課的基本方式是示范和講授。示范的范圍可以是全曲,也可以是重點、難點。講授內容除對樂曲及樂曲有關的知識介紹外,對音樂內容與技巧方法要進行詳盡的分析,對那些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問題給予事先的提醒,對新曲目在演奏上新的要領和要求,技術上和音樂表現上的重點、難點做出清晰的講解與指導,并通過示范與模仿讓學生弄清其中一些關鍵性的概念和要領,使學生不僅知道練什么,還知道怎樣練,練習得怎么樣,從而大幅度地減少學生練習中的錯誤,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集體課教學中,強化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橫向聯系,促進了知識的相互滲透,師生之間就鋼琴教與學的問題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觀摩與交流。如鋼琴演奏的觀摩、鑒賞水平的交流,學習方法的探討等等。總之在集體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交流”、“比較”和“取長補短”等學習途徑,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主角,而是把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讓給了學生,啟發他們主動聽、主動看、主動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想象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減少了學生對教師的單純摹仿和依賴。這對鍛煉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出巨大作用。這種能力恰好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結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內容。
二、培養正確的練習方法
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的目標,是通過三到四年的鋼琴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彈奏技巧,而且使他們具備一定的歌曲即興伴奏的能力。在這有限的時間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在學生的入門學習時就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和方法,這樣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有效的成績。
(一)看譜練習初學者識譜能力都非常差,大多數人就通過背譜來彈奏樂曲,久而久之不但識譜能力提高得很慢,甚至彈了一兩年琴下來有些音還不認識或在練習的過程中花在識譜上的時間太多。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看譜彈奏,那他每次練琴都要識譜一次,這樣學生的識譜能力就在彈奏中不斷地得到的練習和加強,長久下去,他們的視奏能力也在不斷地加強,提高了練琴效率。看譜彈奏時必須仔細看清譜號、調號、拍號、音符位置、節奏及變音記號、力度記號等,養成正確、良好的讀譜習慣。另外,有些樂曲也可要求學生背譜,鍛煉記憶力。
要讓學生記住:眼睛要一直“走”在手的前面。
(二)慢練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通過慢練,應當使學生在接觸樂曲開始就走上一條正確演奏的軌道。慢練猶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使學生能謹慎地注意到音樂的每個細胞。
(三)分解細部練習學生容易犯的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不斷地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演奏一首樂曲。而這種從頭到尾的演奏實在是有百弊無一利,極難從中獲益或得到長進。好的練習方法是把音樂分解為細部,一小塊一小塊地練習。練習中對那些經常不得不停、斷的地方也就是難點,不斷地重復練習。同時,還可以進行分手練習、分段練習、分樂句練習、分“點”練習。
(四)數拍子、唱旋律練習在初學階段,有些學生的節奏感不好,速度不均勻,這就應當時刻用心數拍。在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用心數拍子之后,可以過渡到下意識地數拍子,即并沒有有意識地數,但實際上在數。
唱旋律可以培養彈奏的歌唱性。把我們內心從音符中感受到的東西,通過手指觸鍵彈出樂音的方式顯現出來。
同時,也為以后的自彈自唱做準備、打基礎。
(五)傾聽聲音從學生學琴的第一天起,就要樹立一個明確的學琴原則:所有的觸鍵技術、方法,都是為了發出好的、正確的、質量高的聲音。
正確的觸鍵動作發出的聲音一定是好的,好的聲音一定是正確觸鍵彈出的。在學習觸鍵技術中涉及到的觸鍵準備動作、觸鍵主要動作部位、各個部位的協調、重量的運用、用力與放松等動作要領、方法是,都要結合對聲音的傾聽和辨別。要在學會技術動作的同時,也懂得了什么聲音是正確的。初學者首先要追求的聲音應當是:舒暢的、圓潤的、共鳴好的、余音長的、傳得遠的、能控制力度及其變化的、有初步明暗剛柔對比的。
鋼琴課教學由于它具有技術性、實踐性強的特點,課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講解,而且要示范;學生學習不能僅停留在理解和記憶上,而最終要體現在實際彈奏上,只有在實際彈奏過程中才有可能掌握和形成技能技巧。最重要的是練琴的目的性要明確。有了目的性,就有了目標,就會不斷接近目標,就會少走彎路。每日每次或長或短的練習,如能時時帶著目的地練,就會解決一系列的問題。總之,就會事半功倍。
當初學鋼琴的學生初次坐在鋼琴前,提起一只手,彈出一個音的時候,這里已包含了鋼琴技巧的某些“原則問題”。當他彈的不是一個音,而是一個樂句,或一首兩樂句的小曲時,差不多就會接觸到鋼琴藝術的大部分“基本原理”。這些原則、原理,無論對于初學者還是十數年的鋼琴學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鋼琴入門是學習鋼琴的必經之路,而且是最早的一步。如果這一步走不好,導致的后果是將來不論彈什么作品,在什么階段都可能停止下來,進行不下去。所以,鋼琴的入門教育是鋼琴課程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 997.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 999.
[3]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