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演奏心態的培養
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在進行了長期刻苦的訓練后,學生本已具備了上臺演奏的能力,已經可以很熟練、很完整地彈奏整個樂曲了,可是一旦到了臺上,或者手足無措,腦子里一片空白,或者彈出來的東西不知所云。究其原因,通常是因為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上臺前一直緊張、焦慮,怕自己不能正常發揮;上臺后,心靜不下來,雜念太多,還沒把心態理順就急急忙忙開始彈,一上手就出現了上述的問題。
在鋼琴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科學練琴方法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能成功地完成演奏。有時在實際的演奏中他們所出現的技術問題可能并不多,相反,技術難點常常完成得很完美,但他們卻把想真正表達給觀眾的東西——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內涵丟了。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必須加強對學生演奏心態的培養,而關鍵在于抓住以下三點進行訓練。
第一, 速度。由于學生在臺上容易速度失控,我們可在平常的訓練中先規定一個演奏時的速度,讓學生練習時能做到一下手就準確地抓住這個速度。此外,我們要能在離樂曲開始不遠的地方找到一個能悄悄提(降)速度的地方,以便當速度發生偏差時可進行調整。
第二,背譜。除了我們平時背譜要做到仔細、認真、牢靠外,上臺前還應進行分點背的訓練,也就是在每一句的開頭設一個點,按照次序對每個點進行背譜練習。譜句可長可短,也可將幾句合成一個自然段,句子的長短根據演奏者的背誦能力而定。經過這樣的分點背奏之后,整個樂句的脈絡就能清晰地反映在演奏者的頭腦中,若再出現背譜問題,也可直接跳到下一個點,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作品演奏的完整性。通常經過這樣的訓練后,學生一般很少會出現忘譜的情況。
第三,自信心。這是保證演奏成功的關鍵。自信心是學生對自己演奏水平肯定的一種表現形式,而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別人對他演奏的評價和自己與別人比較后得出的結論上的。平時上課時,若教師總是側重于找缺點,改錯誤,學生往往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要上臺時就哆哆嗦嗦,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短處。因此,教師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的特點進行區別對待,特別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容易沖動的學生在平時訓練時,就應該在充分肯定他們充滿激情彈奏的同時,著重訓練他們沉著地投入音樂并穩重的演奏。對于那些比較內向、拘謹的學生,則多給一些熱情奔放的曲子,使他們更加敢于表現。而那些樂感好卻比較散漫的學生,則著重給一些嚴謹、思想性強的古典作品。到了臨上臺前一周,應該鼓勵學生多彈給別人聽,不管是同行還是外行。通過這種“演奏”,就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積累臨場經驗,到真正上臺時才能做到處變不驚。
4. 反向思維的訓練
鋼琴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反向思維去尋找適合自已的練琴方法很有效果。反向思維法是在思維路線上,與正向思維方法相反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方法。它是指人們在思考問題時,跳出常規,改變思考對象的空間排列順序,從反方向尋找解決辦法。如從A事物與B事物的聯系中,反推出B事物與A事物的另一種聯系。鋼琴演奏也是如此。學會反向思維的具體應用,就是要從最終幻想性的音樂畫面出發,倒回來尋找合適的途徑達到音樂場景,由虛到實,由實踐來檢驗所選擇的演奏方法,最后再回到音樂中衡量、比較。開始練習的時候,就要從音樂內容出發去幫助學生掌握一種科學的練琴方法。
在當前的教學體制下,學生不可能獲得更多的上課時間,教師也就不可能對一個音樂作品講解得很詳細。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設計練琴的有效方法,不能什么曲子都高抬指、分手、慢練,漫無目的地按部就班。應先在腦中構思最后的總體音樂形象、場景,再根據音樂有選擇地決定適合的彈法,通過不同的彈法,用溫柔的、嚴峻的、憂郁的等不同的音色來表達演奏意圖,最終描繪出完整的音樂畫面。因此如何讓彈琴的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成為教師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我相信,只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就一定能在鋼琴教學中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