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師的耳朵最關鍵
"惟受過訓練的耳朵才是有力的證據。11這是十八世紀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頓的至理名言。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大師沈湘說:"當老師要緊的是要有一副好耳朵",這是聲樂教學"能不能成功的關鍵"。著名的聲樂教學家金鐵霖先生說:"聲樂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訓練學生有一對客觀的耳朵,能聽出自己演唱的對與錯。,根據多年教學的體會,我深切的感受是,教師訓練有素的耳朵在聲樂教學中最為關鍵。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作為學院或學校的聲樂教師,不會只教一個學生,而是要教許多的學生,一屆又一屆,一茬又一茬。這眾多的學生當中,毎個學生的發聲腔體都各有不同。應當說,有多少個學生就會有多少種聲音, 從來沒有兩個學生的聲音是完全一樣的。當聲樂老師指導學生發聲訓練時,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聲音,假如老師沒有一副靈敏的耳朵,聽不出學生聲音的區別,聽不出哪里對哪里錯,就無法有的放矢,進行對癥下藥的具體指導。教師通過教練、教唱要改變學生聲音概念使之更加科學化的最終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第二,就一個學生而言,他也能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特別是在接受正規的聲樂訓練以前,少男少女的聲音可塑性是很強的。對于一個學生的不同聲音,當老師的要善于聽,聽后細心分析,哪種聲音是其最本質、最自然、最好聽的,并以音樂洞察的識別力加以比較,給予點評定型。教師這種點評和指導性的意見,往往關系到這個學生終身的藝術生命。而聲樂教師這種正確的指導,正來源于其靈敏耳朵和豐富的經驗而作出的準確判斷。
第三,聲樂教學要求老師具有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 要求聲樂教師有一副具有音樂素養的耳朵。如果二者不能得兼,寧愿聲樂老師有一副會聽的靈敏耳朵。在課堂上,老師話少沒關系,只要耳朵好,會聽,讓學生試唱,然后毫不猶豫地對學生說:"好,這樣唱就對了,以后就照這樣唱,
因為……”或者懇切地說:"停,這樣唱錯了,發聲方法不對,原因是……”怕就怕老師的"理論"很多但耳朵不好,分辨不出學生聲音的對與錯、好與壞。這樣,老師越教,學生越糊涂。最糟糕,最不稱職的,是老師的耳朵聽辨能力差,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又太多。
第四,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學生練好嗓子,但嗓子的控制和調整更多來自耳朵;聲樂教學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學生唱歌時音準要好,但音準不好主要也在耳朵上,因為聲門的活動更多的是憑耳朵,以及共鳴狀態和自我感覺。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培養音樂的耳朵是聲樂教師專業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