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八次變奏及尾聲構成,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變奏曲。這種曲式由一個音樂主題樂段作基礎,其它各樂段運用各種變奏的手法加以變化,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推進了音樂發展。這種手法善于細膩,深刻地從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樂曲主題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樂曲通過優美質樸的抒情旋律,流暢而富于變化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各種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動人的長卷山水畫,貼切地表現了樂曲的詩情畫意。下面就曲中的幾段音樂做簡要的介紹:
引子部分,樂曲第一段江樓鐘鼓,是引子及主題顯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箏滾指連重奏法起奏開始,形象的模擬鼓聲由慢漸快。接著引出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主題,抒情、優美、婉轉如歌。句尾的大鼓滾奏音形,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齊鳴的動人情景。緊接著音樂進入主題做“接頭合尾”式的變奏,即變奏部分集中在每個樂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則基本相同,也就是前變后同,故有變化對比,又有重復統一,不斷推進音樂幾前發展。
(三) 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筲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著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箏的托、擘、抹、挑、連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