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瑞吉歐學校(Reggio schools)
瑞吉歐學校起源于意大利中北部一個城市瑞吉歐(ReggioEmilia),二戰后,當地一些新振教育學家和家長共同發展出一套新的幼兒教育方法,后在
1963年推廣到公立學校體系。目前在瑞吉歐共有22所幼兒園采用了這種方法。后因一本介紹此法的書《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瑞吉歐的幼兒教學方法》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最近在馬薩諸塞州一所采用此教學法的學校成為特許學校,由國家提供支援,在一些大學,瑞吉歐的教學方法是必修內容。
瑞吉歐學校具有以下特性:1)對學校的環境有較高的要求,從光線、植被、空間到室內設置都要求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2)將兒童視為具有好奇心、有創意、有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個體;3)學校所設置的課程是基于孩子興趣所引導出的經過協商的,教師、家長和學生互動的課程;4)教師的角色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而是集督促者、指導員、協助者及文獻整理者角色于一身;5)家長也在學校生活中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美國另類教育學校的實踐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教育發展應具有包容性,尊重新生事物的出現
在美國,各式各樣的另類理念的學校都在不斷的出現和消失。這些學校從理論上來說有人文主義理念的學校、有進步主義理念的學校,也有宗教理念的學校;從規模上來說,有初具規模的集團化學校體系,如自由學校最多時在美國多達1000多所,蒙臺梭利學校多達3000多所,也有小的如“火狐貍計劃”學校全美國僅12所;在教學方法上有強調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學校如“火狐貍計劃”學校、自由學校等,也有強調教育目的和教師在教學中的督促者、指導員、協助者及文獻整理者角色于一身的瑞吉歐學校等。
美國這種對各類新生事物都給予尊重和包容的精神,與美國社會的民主理念是分不開的,但這種尊重和包容精神,非常有利于教育發展和學校改革的探索,對于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學校改革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有益的啟示。
(二)對理論的探索應先于實踐,以便更好地指導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教育是一個不能有“次品”出現的工程,因為人畢竟不是普通材料,不可能“回爐再造”,這決定了教育實驗的重大倫理性質。因此,各種各樣的教育實驗都需要慎之又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那就是在任何一個“新學校”之前,它的相關理論探索要在實踐之前進行,只有科學的理論才會有科學的行動。從美國各式各樣新的學校的出現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美國的新式學校的出現都不是一個想當然的實施過程。所有的人本進步主義學校的理論基礎都有來源于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完人教育思想和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及進步教育思想。以具體的學校為例,如科門學校的創辦人科門教授本身就是一個兒童精神治療專家,他在實踐中發現兒童成長中的環境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創立了一整套的學校改革計劃(SDP計劃),在這一正確的理論指導下,科門學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并迅速在美國擴展到600多所學校。所以,在各類新學校實踐前,必須積極進行科學的教育理論探索,這是美國另類教育理念學校實踐對我們的又一重要啟示。
(三)必須在教學方法方面取得突破,這是學校創新或創辦成功的重要基礎之一
綜觀美國的這些另類理念的學校,多數學校都是在教學方法方面取得成功并得到社會認可的情況下,才進行新學校的創辦或在原學校的基礎上改革,幾乎沒有無緣無故的、或只是為了營利去辦學校。如卡登學校的創始人卡登女士發明了一種獨特的以語音學為基礎的閱讀及拼字方法,使孩子都能很快學會閱讀并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成功才促使她創辦卡登學校。反觀我國新出現的學校,很多學校主要就是為了掙錢,如大量的“貴族學校”等。而轉制學校的出現也并不是因為其在教學實踐方面的成功而實施的,多數是為了讓部分優質教育資源增殖并使少數人得利為目的出現的。我國其實也有很多優秀而成功的教學法,如張思中英語教學、李吉林情境教學法等,但這種有非常成功的基礎的學校理論并沒有開發出來并形成中國式的新學校。很多學校標榜“外語”、“藝術”等特色學校也不是基于教學法上的成功而創辦的,而多是為了吸引學生的廣告而已。在教學方法取得突破和成功后并以此為基礎創辦學校,也是美國另類教育理念學校實踐對我們的重要啟示。
(四)必須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外在的學習環境結合起來,才能在學校創新或創立方面取得成功
從以上所介紹的一些另類理念的學校來看,這些學校都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外在的學習環境結合起來,以創造出良好的學生發展環境。在卡登的教學方法中,鼓勵學生分析句子并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而“火狐貍計劃”學校則是因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得以成功,最后發展出一套教育方法指南并發展成學校聯盟。而蒙臺梭利學校的創辦者認為兒童有本能的生活驅力,天生就會想要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必須為兒童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的紀律和相應工作都不是傳統的壓抑、懲治的做法,而是根據兒童的身心去建立良好的紀律。瑞吉歐學校也是如此,強調從光線、植被、空間到室內設置都要求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同時將兒童視為具有好奇心、有創意、有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個體,而教師的角色也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而是督促者、指導員、協助者及文獻整理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1]笑蜀.民辦教育管理體制亟待整體創新——教育儲備金風波訪談錄[N].南方周末,
[2]黃艾禾,吳琴.公辦轉制學校的公平與未來[J].新聞周刊,2004,(35).
[3][法]盧梭.愛彌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4][瑞]裴斯泰洛齊.林哈德和葛篤德(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14.
[5][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4-56.
[6][美]R.E.Koetzsch.學習自由的國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5.
[7]Noah Rubin.Teaching by heart:the Foxfire Interview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06,(76):427-429.
[8]G.Jeffrey MacDonald.Montessori looks back—and ahead;As name
marks 100 years,movement is taking stock[N].USA
Today,
[9]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483-502.
[10]Lesley Abbott & Cathy Nutbrown.Experiencing Reggio
Emilia;implications for pre-school provision[M].PA:Open University
Press,2001.5-26.
[11]James P.Comer.on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Making a
Difference for Children[M].NY:Columbia University,1993.2—28.
(文見《外國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