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也認識到器樂教學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認為在器樂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主體主導原則
新課標中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創設、技巧表現等手段來引導學生感知、想象音樂,使學生在器樂演奏中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學習音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師示徒效的教學方法,采取興趣誘發式。如在學習豎笛時,有的教師先示范演奏一曲,讓學生馬上學吹,吹不會就一遍遍教,到吹會為止。這樣,學生一開始學就遇到攔路虎,會信心受挫,若教師善于引導,這個難題會迎刃而解。教師先拿出豎笛,吹奏一曲學生熟悉的優美歌(樂)曲,如《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肯定會熱情高漲,情不自禁跟著唱起來,然后教師相機引導,簡介豎笛結構,并鼓勵學生,學豎笛并不難,只要自己想學,就一定能學好.這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吹奏起來.
二、實踐操作原則
新課標的另一個基本理念是重視音樂實踐。器樂的實踐性、操作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要將講授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器樂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
“六動”,即: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動心。任何一門樂器都要求學生用眼去觀察其結構,去看樂譜,用耳去聽旋律、和聲,用腦去想意境,用口和手去吹唱拉彈,用心去感受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練結合、精講巧練、少講多練,使學生在器樂演奏中(而不是依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實踐來走進音樂,在樂器演奏中增強動手操作能力,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三、民主愉悅原則
教師在器樂教學中要建立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用自身的豐富情感使學生處于愉悅狀態,讓學生樂于主動接受艱苦的器樂演奏。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明白“樂(音樂)即樂(快樂)”的道理。在教學中,教師可將器樂演奏趣味化、游戲化,如豎笛中的三吐練習,可以形象地變為“馬兒跑”的游戲,讓學生在××××××的馬蹄聲中由慢而快的掌握吐音技巧,又如在口風琴演奏中的跳音練習,教師只注意讓學生手腕有彈性,時值不能太長,學生很難理解,但若用乒乓球落地后彈起的狀態演示給學生看,他們會很快心領意會。這樣,在師生和諧的交流中,在輕松的游戲和有趣的學習中,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使他們對器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要他奏”為“他要奏”,激發學生持久的器樂學習動機。
四、成功激勵原則
教師在器樂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讓學生體味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在學習中大膽演奏,敢于創造。學生在器樂演奏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過程是枯燥乏味的,經常出錯,會使器樂失去吸引力,難以掌握更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激情,教師要充分把握成功激勵原則,激勵學生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大膽創造。如排簫是單孔單音,需氣息飽滿,嘴唇收緊,學生在吹奏過程在,一是音高難以把握,二是氣息跟不上來,只能一口氣吹一個音,還不能找準,教師應及時激勵,發現某個學生產生了不良情緒,可告訴他,你剛才的幾個音吹得很不錯,音色非常好,不能泄氣,接著來,學生見老師在夸獎他,又會增添學習信心,特別是當他自己不經意的一口氣從排簫上滑過時,那有趣的滑音更會使他高興,使他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五、求異求優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育及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創造性格和創造意志,對器樂演奏方法、技巧或樂曲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見解,力求達到最優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經常作“與眾不同”的鼓勵,隨時給予旁誘側導,使學生想象力更加豐富,思路更擴展,以獲取良好的發現或發明創造的契機。如在用口風琴吹奏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時,對于××的附點節奏,許多同學容易忽視,演奏出來毫無味道,教師便有意識給予誘導,示范演奏一遍,讓學生想象聽到這首樂曲時,可以出現一幅什么畫面,原意是想讓學生說出優美的舞蹈場面,但有的學生卻說好像是許多人在踏著節奏走路(即進行曲風格),教師便抓住學生的發現,讓學生就用整齊的步伐節奏吹一遍,再將柔和的舞曲演奏一遍,在比較中學生發現舞曲與進行曲的不同,同時,教師再提供《卡門序曲》中的第二插部《斗牛士之歌》旋律,學生便發現了附點音符在不同旋律中的不同速度、力度對表達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從而達到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目的。
六、啟發探索原則
在器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更好地以自己的獨特見解去表現器樂。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先提供必要的演奏技巧知識或指導學生自由練習某一技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中去探索要解決的問題,再從樂曲的實際演奏中經過探索得出結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演奏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確定要探索的目標,要能引起學生興趣,經過自己練習解決,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索。教師應善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敢于實踐,不為困難嚇倒,讓學生在器樂演奏中進行創造性想象,說出自己真情實感,在想象中進入創造性的精神狀態,從而十分精彩的表現音樂。
筆者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器樂教學原則進行了膚淺探索,還十分幼稚。愿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和同仁一道,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加強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教學技能,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學 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