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們生活,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孔子聽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正因為如此,從遠古至今一直十分重視藝術教育。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凹顯出來。
新的藝術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對學生各階段的藝術教育,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達到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藝術課程的設置也由傳統的音樂,美術走向交叉和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相繼進入藝術課堂。為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然而,在廣大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仍然不容樂觀,藝術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一大“盲區”。藝術課的開設也往往有名無實。
其一、忽視藝術教育的現象嚴重。由于傳統思想的束縛,在農村普遍認為學知識,考普通大學才是正統,才有出息。考藝術,那是不務正業。在中小學中很多學校把以音樂課、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在課時安排和執行中,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成了單一的唱歌課,圖畫課。或者被語,數等主要科目占用。更有甚者干脆讓學生自習。藝術課徒有虛名。再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語數等“主課”的學業,認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畫家的“料”。音樂和美術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盡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擴招一些藝術學生,但學生自愿報名的極少。知識那些認為自己成績差,考藝術是迫不得已才選擇報考藝術學校。因此學校學藝術的風氣也難營造出來。致使人們更加忽視藝術教育。
其二、專業教師匱乏,無法開設藝術課。發展藝術教育。離不開藝術教師的辛勤耕耘。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藝術教師從正規師范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可謂鳳毛麟角。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導致以音樂課,美術課為住的藝術課完全由語數外等“主課”教師兼教。課堂教學也僅僅限于教唱歌、寫美術字等形式。與現行的藝術課程標準相差甚遠,更談不上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藝術教師既是藝術家又是教育家的標準了。同時,由于藝術課不被重視,也沒有建立藝術教育的評價、測試體系。以至于有一部分有教藝術天賦的兼課老師在教學時既無壓力,也無動力。當然更談不上在教學中的開拓創新。
其三、陳舊的教學設施,落后的教育方式。農村中小學由于經濟條件的相對落后,盡管在近幾年的“普九”、“普圖”、“普實”的工作中改善了辦學條件,但對于藝術教學設備的配置,依然相對滯后。再加上對藝術教育的不重視,在對原設備的管理中也缺乏科學有效的措施。僅有的設備要么被毀損,要么被流失。以筆者所在的鎮辦中學為例,音樂器材只有一臺腳踏琴,一臺電子琴和一架鋼琴。美術器材只有少量的面夾,石膏模型,更別說專業的練琴師和美術畫室等教學場所。
藝術被視為人類的精神家園,藝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多彩的顏色。面對農村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現狀,如何貫徹藝術教育精神,找回農村中小學中失落的藝術課堂呢?對此有如下幾點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農村中小學藝術課堂的失落,首先在于人們認識觀念的偏差,對藝術教育認識的模糊性和片面性。為此,在農村中小學中應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思想學習、討論、實踐活動。讓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認識到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共識,改變以往把藝術課當“雜課”的看法。形成尊重藝術教育的良好氛圍。
第二、夯實師資隊伍,加大設備投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藝術師資的缺乏是制約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的瓶頸。面對師資現狀,作為學校應積極吸收師范院校畢業的藝術專業生擔任藝術教學工作,對一些有天賦的其他學科兼任藝術教學工作的老師,應加大培訓力度,一方面解決師資不足,另一方面還能培養部分教師一專多能,優化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面向社會聘請藝術專家,民間藝人擔任藝術指導教師提供機會,積極為藝術教師自身發展創造條件。在硬件設備建設上,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通過相關部門籌集資金購置設備;另一方面盡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條件,自制、自籌部分教學用具和器材。如:簡易的畫夾、畫架、面板;收集農村中易找的陶罐作為美術素描模型等。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帶或購買一些民間樂器。如:二胡、笛子等。此外不應對現有設備加強管理,避免損毀和流失。
第三、開足、落實藝術課,拓展藝術教育資源。農村中小學的藝術教育應嚴格按照《大綱》要求,執行新的藝術課程標準,開足、開好藝術課。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的培養。真正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教學中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動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落實“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行動。更新落后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如:結合農村中小學實際,開發利用一些鄉土藝術教材。如開發陶藝、編藝;開拓當地民俗活動的藝術價值等。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拓展教學資源。如:校園板報、藝術興趣小組、藝術團、文藝匯演等都是有益的藝術教育活動。讓藝術教育從課堂走向課外,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此外,還應積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技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廣泛運用等。
總之,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在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如何全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豐富、活躍藝術課堂,仍需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群策群力。乘課改東風,讓我們揚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