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念直接加載到聲音上的信息是具有力量的,它能使微弱的樂句帶有千斤的重量,也能托起纖細的長音使之“懸浮”在“空中”;它能將音樂“甩”向遙遠的天際,也能“轟擊”觀眾使之心靈震撼。可以說,只要演奏者愿意,它是無所不能的。這種加載信息的力量大小和豐富與否,主要取決于演奏者功底的厚薄和內心想象力的多寡。因此,演奏者除了要修煉這種信息直接加載的功夫外,豐富自己的藝術形象庫和藝術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教學中,常給學生們做“不改變演奏動作,只改變意念加載”的示范對比,其演奏效果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我習慣稱之謂“帶氣的演奏”和“不帶氣的演奏”。要達到能用意念直接加載信息的演奏層次,首先要做到“打通氣路”和“人琴合一”。演奏中的意念不管是從心中產生,還是從腦中產生,它肯定不是在手上產生的。要將這種意念加載到聲音上去,必須使身體上所有的穴道全部打通,使信息能通暢地到達你指令它要去的地方。單是打通身體的氣路還不夠,你還必須打通人與樂器之間的氣路,使二胡不再是你手中拿著的一把二胡,而成為你手中“生長”出來的一個人體“器官”。你與樂器之間完全沒了隔膜,信息得以毫無障礙地傳遞,這就是“人琴合一”。做到以上這兩點后,你就可以在聲音上直接加載信息了。如:在一個弱音上加載“一塊巨石”的意念,這個音立即會“沉重”了許多;又如:在一句旋律上加載“玻璃器皿在燈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的意念,這句旋律立即呈現出絢麗的亮色,等等。凡是演奏者能夠想象到的形象,或情景,或感覺,或體驗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意念直接加載到聲音載體上去。
現在問題又回到了本文的第一段中,這種產生直接加載信息的意念是不是思維?回答是:不完全是。我們知道,人的思維是一條線,有前因后果,有邏輯關系,有假設,有推理,從而得出結論;而文中所述之意念則是一個點,沒有前因后果,不需要邏輯關系,更沒有假設和推理,自然也與結論無關。它就是演奏者隨心加在音樂上的一個“念想”,一個曲子中無數個這種“念想”之間可以是毫無關系的,而且是自由變化的。中國傳統氣功理論也認為,能“以意領氣”的意念是屬于“元神”范疇的,而人的思維、情志等都被歸屬于“識神”的范疇。它們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從這個角度來看,意念也不等于思維。
每個人的“元神”各不相同,它就是一個人的天賦,這是天生成就的。但“元神”如果沒有后天“識神”的輔佐和引導,也是無法得以充分、正確地發揮的。在學習二胡的過程中,很注重一個“悟”字。“悟”到了,藝術之門從此打開,你跨進去,就進入了一個音樂的自由王國,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演奏家;“悟”不到,你將永遠徘徊在藝術的門外。這個“悟”不是一般的思維,也不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是順應“氣”物質運動的規律,使“識神”與“元神”之間建立起某種溝通和聯系的內部方式。只有建立起這種溝通,演奏者才能具備“用意念直接加載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演奏者的功底所在。隨著演奏者正確修煉時間的延長,將使“元神”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識神”與“元神”之間的溝通愈加順暢,他的功底也就越來越深厚了。請注意!我這兒說的是“正確修煉”,而不是“正確練習”,這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修煉是要“順應‘氣’物質運動的規律”,有意識地強化“元神”與“識神”的鍛煉過程;而練習不過是普通意義上的多次重復、以求熟練的過程而已。
二胡的學習過程,總是依照“技、藝、道”這三個層次逐步向上發展的。在二胡演奏技術方面,教學的思路已經較為清晰了;在演奏藝術方面,也有不少有志之士為之而不懈探索,在理論上已初見端倪;但在演奏之道方面,目前仍處于迷茫階段。本文僅以我個人對二胡演奏之道的一點思考,旨在拋磚引玉,期望得到各位老師及同仁們的批評指正,使這方面的理論構架得以盡快地建立。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