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松
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們發現,歷史賦予了中國高校音樂教育新的發展契機。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腦進入了千家萬戶,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全世界利用電腦、互聯網進行工作、交流、學習研究的人數不斷增長。人們更方便、快捷地利用電腦從國際互聯網上查詢信息、收集資料、進行知識交流。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方式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此時的高校音樂教育必須抓住機遇,利用科技迅速調整相關課程教學模式,將伴隨著計算機發展而逐步成熟的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引入教學中,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它們的應用不僅關系著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培養出來的人才還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甚至對我國音樂教育思維也將產生根本的改變。這里,我們就如何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手段將音樂專業教育里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課的改革作一點探討。
一、傳統的幌唱練耳教學模式與現狀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是對所有學習音樂的學生及音樂工作者的基本音樂能力訓練。多用鋼琴為主要教學設備,采取個別課或集體課的授課形式。但是,在教學中一直困擾著教師的是:怎樣合理安排教學結構,運用什么手段,如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與音樂實踐相結合等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成效不明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數字化音樂環境中,音樂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性和學生的吸收能力已遠遠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鋼琴作為輔助工具的學習環境中,課堂音響來源多為鋼琴音色,傳統的單一鋼琴音色及單純的聽覺技術訓練已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教學進度遲緩、學生學習被動,使教學效果、考試成績、學生實際需掌握的音樂實踐能力等方面都無法保證。因為以鋼琴為音色主體、伴奏主體的視唱訓練和以其為打擊樂器使用的練耳訓練已遠遠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音樂文化。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或通過磁帶、CD、MP3等載體承載的多元化音樂現象往往會使他們迷失。擺在他們面前的音樂千變萬化,數字化程度太高!從音色上來講有:弦樂音色、木管銅管音色、打擊樂音色、電子樂器音色、合成音色;從節奏上來講有迪斯科、華爾茲、倫巴、探戈、搖擺、搖滾等;從音樂風格來講有:古典、民謠、鄉村、爵士、藍調、拉丁風格、非洲風格、新紀元風格等。在如此豐富多彩的音樂現象面前,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聽覺究竟應該如何來適應數字化音樂環境。學生面前的困惑實際上反映的就是傳統模式教學與當代音樂環境脫節的現實。
二、現代數字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效果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非常明確:一是如何使教師在課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二是如何使學生在課后自覺地從事相關練習?
首先各個音樂院系需要建立一套普通的電腦系統教室,可以在20臺電腦以內(這樣的設備投入在高校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然后再運用一定的數字化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如何選擇較好使用的教學軟件呢?這里可推薦幾種使用方便且效果很好的教學軟件。首推的是澳大利亞RISING公司發明的《Auralia》軟件。它包含26課分屬于4個主要課題:音程和音階,和弦,節奏,音高和旋律。1.音程與音階中包括:音程的比較、音程的聽辨、音程的視唱、音階的聽辨、音階的視唱、復雜的音階、復雜的音階視唱。2.和弦部分包括:終止式的聽辨、和弦的聽辨、和弦的視唱、和弦進行的聽辨、復雜進行的聽辨、音塊的聽辨、爵士和弦的聽辨、爵士和弦聽辨視唱、爵士和弦進行的聽辨。3.節奏部分包括:拍號的聽辨、節奏的聽寫、基本節奏型的聽辨、基本節奏型的聽寫、節奏模仿、節奏風格的聽辨。4.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對位視唱、旋律聽寫、音符聽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難分不同的級別,有大量的習題供選擇,并伴隨正確答案。該教學軟件有下面一些優點:(1)方法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軟件的每個章節都有相應的理論知識介紹,配有譜例及音響資料,非常直觀。(2)分級的課程,自動按學生的能力調整進度。為了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每個章節都分成若干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難度。軟件中有一個虛擬教授,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及建議。如果學生在回答某一個級別的問題時成績非常好,虛擬教授將建議學生進入更高的級別;反之如果學生在回答某一個級別的問題時成績很不理想,虛擬教授將建議學生進入較低的級別。(3)齊備的管理功能,適合個人及班級使用。軟件可以供多人使用,將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賬號,記錄各學生成績等學習情況。在網絡環境下,可以將所有學生的學習記錄統一保存在教師的電腦上,進行統一管理。教師可以將學生編入班級,并針對班級組織考試。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做出調整。(4)考試功能。教師可以自行確定考試的內容及難度,由學生自行在軟件中完成考試。另外學生的模唱或彈奏可以通過話筒及MIDI鍵盤輸入電腦不同于常見的練耳軟件,此軟件不但能訓練聽音,而且可以讓學生唱。獨有的音高識別技術確保識別的準確度。不但包括古典音樂的內容,也包括最新流行音樂、爵士音樂的內容,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5)《Auralia》還提供了大量在線幫助,每一課都有相關的理論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在聽覺訓練教室中《Auralia》也能夠連成大的網絡,供更多學生同時使用。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練耳軟件,適用于多種程度的學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軟件的輔助下學習基本的視唱練耳課程,軟件能夠對學生的練習給以評判。另外還有美國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也都是非常棒的應用軟件。
軟件的使用首先解決了老師教學的問題。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數字化音樂實驗室,既可以進行音樂制作課程教學,同時該實驗室還可以作為視唱練耳聽覺訓練教室。這樣我們建立的供學生自修的視唱練耳聽覺訓練教室就可解決學生課外訓練的問題了。學生在視唱練耳聽覺訓練教室里,不但可聽辨上千種不同的聽覺條目(其中許多內容是我們現在課程中未接觸到的領域,如各時期的音階、和聲連接、節奏等內容的聽辨,從中古調式一直到爵士音階,從傳統和聲連接到爵士、藍調的和聲進行、從傳統節奏組合到近現代節奏安排),而且還可以做構唱、視唱練習。學生可在任意的時間,通過電腦中的學習軟件來鞏固、加強自己的學習,并可獲得許多額外的收獲,所有的學習過程都是在非常愉快的形式下完成的。學習興趣的建立為學好視唱練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將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應用到高校視唱練耳輔助教學中,已漸漸成為當代高校視唱練耳教師必須掌握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熟練運用計算機音樂制作技巧(如對音樂制作軟件《CAKE,WAIK》、《SONAR》、《MW3.0》等),它一方面有效地豐富了傳統聽覺訓練;另一方面縮短了學生與實際作品之間的距離,改善了傳統視唱練耳教學處于單一音響狀態、聽覺材料有限和風格單一的狀況,并且對其他音樂基礎技能教學的輔助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視唱與聽音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以鋼琴為教具進行此項教學時,教師一定會遇到訓練音色單一,要不斷反復彈奏,無暇顧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難題。教師可以事先運用電腦多媒體系統制作好訓練內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節奏、伴奏。上課時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系統對視唱曲與練耳內容進行編程、自動播放,從而使教師在集體訓練時得以到學生中去進行近距離輔導。同時,在視唱訓練時更可以減輕教師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勞,因為制作合成的內容,音高節奏準確,可以任意逐小節、逐句隨教師意愿及學生熟練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調和示范音色均可隨機變化。只要合理運用系統的編程功能,教師將會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既省時又省力,同時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質量。以視唱伴奏為例,教師在若干視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課前制作好音樂伴奏,其中既可靈活運用除鋼琴之外的數百種音色,還可以運用不同風格的打擊樂器,穿插不同類型節奏,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風格。這樣的訓練手段同時滿足了學生對音色、音高、和聲、現代節奏、樂隊合奏、協奏、交響作品等音樂要素乃至整體音樂作品的吸取。通過使用新的數字化音樂技術手段、新的音色,可以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視唱練耳課作為基礎課的目的是什么?過去由于設備的落后,多著重訓練音樂的基本屬性即音高、音強、音值。如今有了先進的數字化音樂手段,有高科技設備和軟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礎課也完全有能力承擔音色感、音樂的情感屬性及多元化節奏感等音樂本質的訓練。素有“音樂靈魂”之稱的節奏在視唱練耳教學的訓練過程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訓練難度的。因為節奏訓練要求精確性的掌握和不同風格的把握。電腦音樂系統內具備全人類發明的幾乎所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器效果,統稱“鼓機”功能。它不僅音色逼真,而且表現力度具有手感,從全套爵士鼓到木魚,從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種打擊樂器都能從合成器的鍵盤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每一種打擊樂器又可以任意編成節奏型,可以即時播放,又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即時改變速度、力度,與傳統日常節奏訓練時教師用跺腳拍掌、用嘴干喊“噠噠噠”進行教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別。電腦的信息處理、儲存量、編輯能力、現場改編能效足以使教師的備課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電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克服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的自修學習矛盾,使學生的課外學習既不用求助同伴,又有了完整正確且科學的進度標準。
可以這樣說,優秀的教學軟件由于解決了教師的教學及管理上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問題,這勢必提高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新的教學模式下的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傳統的視唱練耳專業教師只需會彈奏鋼琴即可。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素質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任課教師熟悉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如:windos98\2000\XP系統),熟悉計算機的硬件結構,熟練掌握計算機音樂制作技巧(如對音樂制作軟件CAKEWAIK8.0\9.0,SONAR1.0\20,MW3.0風格軟件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的熟練操作)和相關硬件設備(如MIDI接口、音源、功放、調音臺,合成器)的操作。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了解熟悉國外優秀的練耳軟件,如《Auralia》、《EarMaster Professional》等。有選擇有針對性地使用。事實上,要運用好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識體系。一堂質量差的多媒體音樂課或許比傳統方式教學還要糟糕。但是,數字化音樂環境中多媒體所帶來的嶄新知識傳輸方式,廣博的信息量是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所不可比擬的,所以我認為各高校視唱練耳教師應該盡早掌握這一先進數字化教學技術,因為為現代化教學服務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
四、數字化教學是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面對數字化音樂教育手段,我們應該反思,傳統的音樂基礎課訓練內容,是否切合音樂作品本身的內涵。雖然技術性訓練需要提煉出技術性很強的要素,經過反復練習,達到要求。但技術性訓練與感知并再現音樂作品之間的聯系更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訓練內容與技巧,缺乏與實際音樂作品聯系的橋梁。學生會聽和弦連接,但相應的鋼琴小品卻無法應付;會聽鋼琴彈奏或拍打出的節奏,卻無法識別生活狀態下的節奏聲音;能夠順利地完成鋼琴二聲部記譜,卻根本無法辨別實際作品中的二聲部等等,這些都應該為我們所重視。在數字化音樂教育手段與多媒體技術幫助我們完善技術、再現音樂的今天,我們可以科學化地分解其形成的過程,再現其合理的安排,為學生展示具有邏輯性的聽覺分析過程,彌補自身學習與實際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對于這種能有效地解決音樂訓練中的技術問題,又能完善學生對音樂的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能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距離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勢必成為將來我們視唱練耳課程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趙易山、付妮《電腦網絡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
[2]王瑞年《MIDI和多媒體系統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3]王小龍《數宇化音樂教育離我們有多遠》
[4]韓飚《提高使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培養現代音樂教育人才》
[5]李劍琴《信息化教學環境中音樂教學的研究》
·視唱練耳分級教程精講視頻
·和聲學教程精講視頻
·音樂理論基礎精講視頻樓天宇主講
·數字化環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
·數字化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