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意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音樂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在德國,文化創意產業年產值約125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07萬億),其中的10%來自于有關音樂演出、無線音樂、MP3下載以及其他音樂衍生品。音樂產業的發展還會帶動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音樂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類對音樂藝術的探索和發展。在音樂藝術產生、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宗教一直起著重要作用。宗教活動不僅保存、提升和創新了音樂藝術,而且為音樂產業的興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首先,宗教對音樂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音樂藝術的繁榮。幾乎所有宗教都非常重視利用音樂來宣傳教義的核心思想和完成宗教的儀式活動,同時,還強調通過音樂來凈化人的心靈。
在宗教活動和宗教儀式的助推下,音樂藝術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和繁榮。例如,古老的道教音樂是出于對道教諸神的崇敬,對道教教義的崇信,對道教教規的崇尚而產生的,主要用于頌贊神仙、祈福禳災、超度亡靈和修持養煉。道教音樂在美學思想上反映了道教追求長生久視和清靜無為,既出世又入世的根本宗旨。道教音樂在風格上多追求莊重、肅穆的情調,以配合宗教儀式特定氛圍的需要。從內容上來看,道教音樂由聲樂和器樂兩部分組成,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獨唱、齊唱、獨奏、合奏、伴奏等,各種曲式搭配,貫通于整個法事活動。道教音樂中的器樂,也幾乎包括了所有漢民族樂器。近代道教音樂,基本上承襲了明代以來的音樂傳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遺產之一,為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
其次,宗教活動促進了傳統音樂文化的保留和傳播。各地區、各民族的傳統民間音樂往往成為宗教音樂的“活水源頭”,同時,宗教活動也促進了這些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保留和廣泛傳播。例如,公元前后,天竺(今印度)的佛教音樂甚盛,后隨佛教傳入我國,在當時被稱為梵唄。佛教音樂滲透在我國傳統音樂中,不僅對我國民間說唱音樂、音韻學、樂律、音階以及字譜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它還吸收和保留了我國民間音樂的大量元素。在實踐中,僧人們的梵唄唱腔有安徽黃梅戲調、越劇調、江蘇小調、浙江一帶的小調等多種。
伊斯蘭教的音樂也保留了多個民族和地區的音樂文化。日本著名的比較音樂學者岸邊成雄在其所著的《伊斯蘭音樂》一書中認為,伊斯蘭音樂的起源包括阿拉伯沙漠地帶固有的原始音樂、波斯音樂、希臘音樂以及印度音樂4個部分。伊斯蘭音樂對我國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音樂的形成和發展,都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對中原地區的音樂和我國回族的音樂也有一定影響。
最后,宗教深刻地影響了現代音樂系統的多樣化發展。以唱歌方式贊美上帝是基督教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表現形式在發展中有著重大變化。最初,這些贊美上帝的歌曲是用樂器伴奏的。到了中世紀,在基督教會的歌曲伴奏中,除管風琴外,一切樂器都被禁止使用。8世紀以后,格列高利素歌成為西方基督教會歌曲的最高準則。16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也促成了基督教音樂的改革。在民間音樂的影響下,馬丁·路德創制了全體會眾用本民族語言(德語)演唱的眾贊歌,取代了格列高利素歌的地位,并成為康塔塔、受難曲、清唱劇等戲劇性宗教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了今天的西方音樂。
在創意經濟的今天,宗教音樂本身也在持續地發展創新之中。例如,一些宗教音樂改變了嚴肅、單調的模式,選擇流行化的演唱伴奏方式,以吸引較年輕的信仰族群,還有一些宗教組織開始利用新的音樂營銷和推廣模式發展宗教。2009年,我國音樂產值僅約26億元人民幣,借鑒宗教音樂資源來發展音樂產業未嘗不是一種方向。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張志鵬
· 楊蔭瀏:中國宗教音樂研究的拓荒者
·【琵琶學習】61、《宗教篇》有幾首以佛教為題材的音樂,如何演奏這些樂曲?
·【器樂常識】宗教活動場合最常用的一種樂器:甲鈴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