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國就有釵和鐃鈸,它們與鑼、鼓一起用于歡慶和驅邪。套鼓中的釵片源自380多年前土耳其的Zildjian家族,他們的祖先當時因為在尋找冶煉黃金的配方時無意發現了這一制釵技術而被國王賜名為ZILDJIAN(意為“制釵的工匠”)。大約300年后的1929年,他們從家鄉遷到正處于經濟蕭條狀態的美國,盡管經濟不景氣,但Jazz樂的蓬勃發展卻為Zildjian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土壤,Zildjian 生產的各種釵片幾乎伴隨了整個Jazz樂和Rook樂的成長,1964年“甲殼蟲”樂隊的崛起更讓套鼓和釵片流行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釵片分為Bell(即釵帽)和釵身,Bell部負責共鳴,它越大,釵聲就越宏亮,反之則小而暗,釵身的弧度會決定釵身的擴散方式。如果它們在制作過程中經過反復捶打,結構變得均勻,聲音也會均勻地擴散出去。尺寸相同的釵片,越薄的音越低,反之厚的釵聲音會高。
釵片按尺寸大小分為Splash(4`~14`)、Crash(14`~20`)、Ride(18`~24`)。Rock用的釵較厚;Jazz釵薄,Bell小。這跟(H.H.)最早出現在套鼓中時架得很低(比腳高一點),隨著鼓手的演奏需求,它們達到現在所架的高度。H.H.一般比吊釵厚,下片(Bottom)更厚于卜片(Top),這是因為H.H.需要結實、緊密的吱吱聲,一付新的H.H.經過時間的使用,其內側邊緣會磨合得很光亮,這使得它們的聲音變得更為平滑、悅耳。
有的鼓手為尋求有個性的音色和配合獨特樂風,會選擇特殊音色釵,如 China 、 Swish 等,也有人在釵片邊緣鉆孔加上小銅釘,或在釵片中心往邊緣懸掛一小串鋼珠以延長咝咝聲。如果釵片有了裂紋,為了能繼續使用,你可以用電鉆在裂紋兩頭鉆孔阻止其擴散,如果裂紋在最邊緣,則可切去一部分再打磨光滑,在修理時垠好戴手套和做好其它防護措施保證身體安全,也不可太用力使裂紋變得不可收拾。
在懸掛釵片時,釵架上一定要有橡膠護套以及兩個氈墊用來保護釵中心的孔,還要把角度調到最合適演奏的地方,擊打釵片時不宜用死力,因為那樣既沒有好的音色還會使釵的壽命變短。
排選釵片時要先了解釵的類型和音色特點,然后再決定具體尺寸和型號。
K zildjian系列中的20`22`Ride音色溫暖富有表現力,用途很廣;14` Hi-Hat音色厚實有質感。16`~19`Dark Crash聲音溫暖。它們適用于Jazz、Pop、Rock等。
A Zildjian所有釵片都是多用途的,幾乎適用于一切音樂。New Beat Hi-Hat更是表現出色13`適用于Latin、Funk;14`適用于Pop、Rock;15`適用于Jazz、Pop。
Z Custom
專為Rock和重型鼓手服務,它們聲音宏亮,有穿透力。
K Custom多用于現代Jazz與Pop或Rock,它們的聲音比溫暖的K多了些現代元素。
18`Kcustom Dark Crash已成為錄音棚鼓手最稱手的釵片。
A Custom大多為Pop或Rock鼓手使用。
在了解釵片的性能之后,你可以在樂器店試音,然后選出最合適自己的釵,不要盲目地認為,最昂貴的釵肯定最好,有時當你買了一片K的吊釵用來打重型往往會因為聲音不夠亮,不夠大而使勁敲擊,結果會打裂這片釵而你仍不滿意,或則你買了一片Z Custom Ride用來打Jazz,最后發現無論用什么辦法也打不出那溫暖暗淡帶有咝咝聲的音色來。初學的鼓手不必太早購買昂貴的釵片,你可以選用Zildijian公司用新的金屬配方制造的ZHT,這種釵片,用12%的錫加88%的銅,使聲音更接近手工釵片,而且有Rock和Pro的選擇,應該會給初學者帶來正確的聲音概念,且不用花很多錢。
鼓手在架一套鼓和釵片時,要根據自己的四肢長度和動作習慣來擺放所有樂器,好讓四肢能自如地操縱。坐的位置應在中心,鼓凳高低要以腰、腿舒適為準,最好能讓腳、膝蓋、腿、和腰都能自然放松,以便更好地發揮鼓手的感覺。
在錄音或大型現場、鼓、釵的距離要比平時大一些,因為這時鼓手的動作會比平時練鼓的動作大,反之在小型現場因為音量的緣故可以往回收縮這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