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鼓又稱民族定音鼓,是在缸鼓的基礎上,吸取西洋定音鼓音高的特點改制而成的。鼓框木制(也有改用玻璃鋼制的)。定音缸鼓分大、中、小三種,可調節音高。用低音譜表記譜。鼓皮的質量和天氣的變化都對鼓音高有影響,在使用時要注意調準音。
缸鼓及定音缸鼓都屬打擊樂器。因形似花盆,因此又稱花盆鼓。這種鼓的演奏技巧和堂鼓大致相同,用雙木槌敲擊。這種鼓廣泛用于民間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中,有時也用于獨奏。現在的缸鼓吸收了西方定音鼓的特點,將其改制成了有音高的定音缸鼓。它的鼓框用金屬制,周圍裝有八副螺旋,用來調節鼓面張力、改變音高,其鼓身放在一個可以旋轉的鐵架上,可轉動鼓身微調音高。另外鐵架的下面裝有踏板,利用踏板也可使音高升降。演奏時,往往根據樂曲的需要,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古樂器一般都具有雙重功能——表現性和實用性。即是說這些樂器既是表現音樂的工具,又是勞動生產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如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記載有:“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文中所說用生活器皿— 缸鼓—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