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養有個性的藝術家人才是今后小提琴教學的發展方向
本屆比賽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金銀銅獲獎選手的獨立藝術個性較為突出,這與以往比賽獲獎選手技巧上突出,音樂上雷同的現象有了很大區別。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是李澤宇、張安迪、何暢,他們每個人的演奏都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其中包括技術上的音色特點、揉弦風格、運弓效果以及音樂上的氣質變化、張力幅度、抒情感覺等。然而縱觀大多數選手的演奏,聲音、技術和音樂上的“千人一面”現象還很普遍,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實際問題。本屆比賽評委會主任,著名作曲家吳祖強先生說:“藝術家是必須要有個性的,如果沒有了個性,藝術也就不存在了。”這是一句真正切中要害的話,我想,我國的小提琴教學和演奏事業經歷了幾十年艱苦奮斗,到了今天這樣的先進程度,今后首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出富有個性的藝術家人才,而絕不僅僅是像“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工廠”一樣地埋頭生產,制造出一批批千篇一律的演奏機器。可喜的是,從本屆比賽中人們終于看到了向正確方向發展的苗頭,且已經有了顯著的成果。我衷心地希望,我們的小提琴教育工作者,能夠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努力研究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特點和發展方向,為他們掃平前進道路上的羈絆,扶植他們順暢地走上自己的藝術風格之路,而不是用武斷的方法,強制他們走上與其個性相悖的道路。
三.縮小地方院校與兩大主力院校水平差距是當務之急
在本次全國小提琴比賽上,人們高興地看到地方院校小提琴教學事業的迅速進步,在獲獎名單中,來自地方院校的選手所占的比例也較以前有了提高。像馮繼霆、任瑞琪、黨華莉、莫婷婷、郭子凌,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長和優點。然而,若以更大的范圍和更廣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地方院校與中央、上海兩大主力院校之間的差距仍很明顯,反映在技術層面與音樂層面上的問題還有很多。在比賽中,我看到一些地方院校選手的演奏,感覺他們對小提琴這件樂器從掌握到理解上還都處于較模糊的狀態中,有的人兩只手的技術問題尚未全部解決,因此更難看到他們在表現音樂時所能發揮出的余地。說實在的,一些地方院校選手的水平與兩大院校選手的水平相差已不止一個檔次,這是一個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
因此,如何改變這樣的現實并最終解決問題,需要全國小提琴界的廣大同行們一起研究和想辦法。對此,吳祖強先生和盛中國先生都認為,國家的主管部門首先要對此予以重視,應該對地方院校在各方面給予傾斜政策,關心他們在資金、師資、選材、教學上的實際困難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的看法是,除國家重視外,全國各院校一定要加強互動,擴大學術和藝術交流。作為中央、上海兩大主力院校的著名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奔赴各地方院校協助教學和調研,甚至具體幫帶個別有才華的學生。再有,利用一切機會開辦臨時大師班,對地方院校的年輕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針對性培訓,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傳授和灌輸給他們,使他們加快趕上先進潮流的步伐。還有一點更為重要,地方院校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一定要勤于學習,勇于實踐。要擺正心態,正視現實,大膽吸收和融化先進的方法,還要不怕失敗,再接再厲,這樣才能在大風大浪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積淀豐厚,明星閃亮,這就是本屆全國小提琴比賽的顯著特色,但愿到三年之后的第十屆全國小提琴比賽時,今天的積淀能夠變成更為耀眼的大爆發,從而產生出更多、更加令人激動的閃亮之星。
熱點鏈接:【專題】第九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青島)
第九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