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組第二名獲得者何暢是一位年滿22歲的姑娘,在全部參賽選手中是年齡較大的,她是童衛(wèi)東教授的學生。就是這位長得清秀漂亮的姑娘,在決賽中似一匹“黑馬”殺出,她以極佳的現場發(fā)揮和扎實的功力,與張安迪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她先于張安迪出場),以致人們難以評判和猜測她們之間的伯仲之分。說實話,何暢在復賽階段的演奏并未令我震驚,當時只覺得她演奏規(guī)范、技術精細,但仍有些“溫”,沒想到決賽時的何暢竟然將競技狀態(tài)調整到超水平,她演奏的德沃夏克《A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二、三樂章,無論從聲音、技巧還是音樂上看,都做得非常到位和精湛,更可貴的是,她演奏的維尼亞夫斯基《原主題與變奏》似萬花筒般豐富,其技術的精確和抒情的完美都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最后,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青年組第三名獲得者張妤箐來自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她是魏韻和鄭石生教授的學生。張妤箐的特點是規(guī)范和嚴整,演奏中難覓扣分的地方,應該算是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演奏者,這樣的選手在比賽中多以穩(wěn)健取勝。張妤箐在決賽中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諧謔圓舞曲》和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她給我的感覺是相當溫和,技巧上富余,音樂上正常,但卻缺乏凌駕于眾人之上的才氣,與張安迪拉的“西貝”相比,她的演奏太過平淡,還有不少的學生氣存在,而與何暢、李澤宇、張金茹等人相比,她的演奏也缺乏明星般的閃光亮點。依我個人的印象和感受,同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選手,獲得青年組第四名的倪惠豐和獲得青年組第五名的唐韻,都應是第三名的合適人選。而張妤箐的名次倒是應該排列第五。不過我的觀點純屬個人之見,不代表評委的看法。
金銀銅外的激烈之爭
本次比賽與其說是眾星捧月,倒不如說是群雄并起。參加第三輪決賽的青少年組各10名選手,每一位都有著相當的實力,大家努力拼搏,均發(fā)揮出了自己的真實水平。
少年組第四名湯杰明來自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他是一位12歲的小男孩,師從于老教授趙薇。決賽時他演奏的是圣-桑《引子與回旋隨想曲》和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二、三樂章。湯杰明站在臺上完全是個兒童,但拉起琴來卻十分老到,他的特點是基本功扎實,演奏規(guī)范順暢,無論是抒情段落還是技巧段落,他都能平靜、自如、松弛地應對,很有大氣的成熟氣質。
少年組第五名張李峻伊來自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他的老師是王泓教授,這個孩子拉琴很有氣勢,圣-桑《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和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都演奏得嫻熟流暢,只是感覺聲音有些發(fā)“緊”,音樂上人工雕琢過多,缺乏自然的流露和平和的處理。
少年組第六名王溫迪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比湯杰明更像未成年的兒童。這個小女孩由于有事先行決賽,故我沒能看到她的演奏,所以無從發(fā)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