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歌學科創建于1959年,與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同時誕生,最早以藝術系聲樂教研組命名,后更名為聲樂教研室和聲歌系。
聲樂學科創立之時就明確了:“促進中國少數民族聲樂事業發展,突出辦學特色,以培養少數民族聲樂人才為主”的宗旨。創業之初,一無先例,二無教材,三無教學經驗,老師們“白手起家”,從自編教材,開辦少數民族歌手培訓班和大專學歷教育開始。
經過幾代人50年的艱苦奮斗,形成了今天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的完整聲樂教學體系,培養方向涵蓋了民族、美聲表演和聲樂研究三大領域,確定了以學分制為主,依據教學大綱分年級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各項規定健全,有序。目前,聲歌系為學生開設了十余門專業必修、選修課程。且根據需要不斷調整培養方案,力求適應時代要求,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培養特色鮮明,知識結構合理,全面發展的少數民族聲樂高級人才服務。
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聲樂學科涌現出了一批享譽全國的知名教授如:宋承憲,糜若如,周本慶,沈嘉等。編寫少數民族聲樂教材20余部,發表論文幾十篇,培養了一批著名的少數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家如:宋祖英(苗族),劉媛媛(苗族),孟新洋(滿族),瑪依拉(塔塔爾族),烏日娜(鄂溫克族),肖玫(侗族)等,為國家輸送聲樂人才千余人,他們遍布全國各大文藝團體和少數民族地區,為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0年來,聲樂學科師生參加國內國際各類聲樂比賽累計獲獎達百余項,其中不乏音樂界的權威大獎如: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獎,金鳳獎,孔雀獎,五個一工程獎等。聲歌系師生參加國家外事演出活動,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和港、澳、臺地區。以聲樂學科師生為主,排演的原創歌舞劇《送糧路上》(1975年公演)和原創民族歌劇《木雕的傳說》(2007年公演)均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好評。此外,還多次參加國家重大文化活動演出。如:28屆雅典奧運會接旗文藝演出,中央電視臺春晚演出,人民大會堂《長征頌》演出,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演出,慶祝建國6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等。
回顧這50年走過的路程,我們在為取得的輝煌成績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更明確地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責任,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中央民族大學聲歌系的新一代人,將繼續以發展我國少數民族聲樂事業為己任,秉承傳統,海納百川,不斷超越自我,續寫輝煌。
現任專職教師:
孟新洋 [教授] 院長
林晶 [教授] 聲歌系主任
那紅 [副教授]
韓昌梅 [副教授]
黑力 [副教授]
烏云陶麗 [副教授] 教師
肖玫 [講師]
戴曉平
陳昌寧 [助教]
曹章瓊 [助教]
崔宗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