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拿:唯一一次連續演出兩遍《梁祝》
在當年的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中,有一位剛滿18歲的小姑娘,拉得一手好琴,她就是《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
1959年5月27日,《梁祝》首演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舉行,俞麗拿小提琴獨奏,樊承武指揮,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學生協奏。琴聲響起,流淌出來的居然是情意繾綣的江南曲調時,觀眾有些意外。當醉人的旋律停止后,觀眾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突然,掌聲如雷鳴般響起。俞麗拿回憶說:“我謝幕了,指揮謝幕了,何占豪和陳鋼謝幕了,可是掌聲卻仍然在響。這是新作品音樂會,沒有準備返場節目,當時我們都蒙了,沒辦法,只好返場再拉一遍《梁祝》。”俞麗拿說,那是她這輩子唯一一次連續演出兩遍《梁祝》。
如果說《梁祝》的首演者是俞麗拿,沒錯,但在她之前還有兩個人也演奏過《梁祝》,那就是何占豪和陳鋼。1959年5月4日,在學校五四青年節紀念大會上,由何占豪和陳鋼二人試奏了加入了“化蝶”的修改曲。當時,何占豪拉小提琴,陳鋼彈鋼琴。一曲奏完以后,陳鋼趕著回去為曲子配器,而何占豪則上臺代表他們兩人發言。5月下旬,《梁祝》在“上海音樂舞蹈匯演”中正式首演了。
盛中國:迄今為止演奏《梁祝》場次最多的人
盛中國是迄今為止演奏《梁祝》場次最多、錄制《梁祝》唱片版本也最多的演奏家。他和俞麗拿被稱為演奏《梁祝》的南派和北派。
盛中國說,曾經有5個美國人,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連聽5場《梁祝》,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這再次證明了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語言。
很多人說小提琴演奏是高雅藝術,但這并沒有阻礙《梁祝》這首優秀作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在盛中國的記憶中,農民包下了中山音樂堂聽《梁祝》的往事至今令他印象深刻。2001年1月10日,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的農民出資包下中山公園音樂堂,請盛中國去演奏《梁祝》。盛中國說,這些村民對《梁祝》十分熟悉,當樂曲演奏到高潮時,他們就自言自語地說:“該化蝶了。”相比外國人連聽5場《梁祝》,中國農民包場聽《梁祝》給他的震撼更大。
在那一次演出中,盛中國還聽說一位村民一共聽壞過6盒《梁祝》的磁帶。一盤磁帶至少可以聽上幾百遍,聽壞6盤磁帶那是怎樣的一種癡迷啊?盛中國當即決定春節后就去高麗營鎮義務演出。
西崎崇子:第一位演奏和傳播《梁祝》的外國演奏家
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是第一位演奏和傳播《梁祝》的外國演奏家,《梁祝》的英文名字“The Butterfly lover”蝴蝶的戀人就是她翻譯的。陳鋼曾經回憶說:“這部作品對她的影響非常深,我去她香港的家中做客時發現,她家地毯上繡的都是蝴蝶。”
西崎崇子演奏《梁祝》50場次以上。她要讓《梁祝》在全世界走得更遠,更好。她說,現在《梁祝》在日本也是非常有名的曲子。
當西崎崇子再次拉起那悠揚的旋律,她依然陶醉在這首樂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