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的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以及新潮音樂在很大程度上都處于一種相互斗爭、相互排斥的狀態,而隨著各自的生存空間的擴展需要,它們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已經慢慢建立起來。
流行音樂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流行音樂’的概念最早還是來自西方。英文有Pop music一說。但POP之流行,其義為通過報紙、電臺等媒介手段流傳出去。可見,這是一種手段與手段之結果。手段是以工業文明(如今又使用了信息文明的手段,如電視)的媒體來傳播,其結果是在廣大群眾之中流傳開來。因此,“流行音樂”不是一種音樂形式,而是一種音樂行為及其被社會認可的程度!保◤垙V天《“流行音樂”剝下你的偽裝》)由此可見,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不能完全的肯定為音樂本身被認可,但是可以肯定這種手段如果被很好的利用也會有利于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的,雖然目前對民族音樂的現狀和其存在的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但誰又能說這種爭論不就是一種發展呢?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民歌以流行音樂形式出現的例子。鄧麗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間小調為素材創作的歌曲,《小城故事》《原鄉人》《路邊的野花不要采》等,臺灣高山族民歌《娜魯灣情歌》的流傳更是給了大陸音樂制作人很多啟示。隨著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的流傳,整個中國都刮起一股強勁的西北風,《黃土高坡》《高天上流云》《信天游》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族音樂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處傳唱、家喻戶曉。如果說這些都還是一種追求所謂流行、純粹為獲得某種利益的思想使然的話,那么“北方歌王”騰格爾一直堅持把自己的音樂創作扎根在蒙古民族音樂的基礎上,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國流行樂壇擁有一席之地;上海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電聲樂隊的完美合作;馮小泉、曾格格夫婦的流行民樂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朱哲琴的《阿姐鼓》方興未艾;“彝人制造”演唱組合迅速串紅等等無不說明一點:中國民族音樂正在逐漸完成一次新的質變,而流行音樂也正在積極的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爸袊魳肺幕陌l展已經進入現代社會,當代的音樂文化必然帶有當代特征,音樂文化隨著時代和這個時代的人的需要而變化發展,這本身便是一種創造,一種不脫離民族傳統并以現代生活為根本的創造!保ǚ稌苑濉懂敶魳肺幕瘜徝赖纳鐣睦肀尘啊罚
第十一屆“孔雀獎”全國少數民族聲樂大賽在南寧舉行,美國老牌樂隊組合“空氣供應站”(Air Supply)成員在南寧聽了三天的民歌,我國著名歌手韓紅,音樂制作人臧天朔以及因翻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經典民歌而走紅的斯琴格日樂也來到南寧。按他們的話說就是“非常非常的好”,可以在南寧的歌海里好好充電,一如大快朵頤?吹贸雒褡逡魳吩卦絹碓奖涣餍懈枋炙匾,正如他們所說“尊重原創風格的改變,附以當今年輕人所接受的音樂形式,不僅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并喜愛古老民歌,也使傳統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種延續!狈催^來說,對流行音樂的創作這也是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寶藏。我國古老的民族音樂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沉淀,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征,中國民族音樂語言能夠最為準確的反映中國人的思維狀態,中國的流行音樂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音樂土壤里才能獲得更為頑強的生命力。馬克思曾經說過“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