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期的音樂教學中,找到了最簡單而又快樂的音樂教學之路:那就是愛心教育,不斷地引導學生欣賞美妙音樂,收獲美好心靈。
要想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啟迪,教師要從我做起。老師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并且真心喜歡音樂,每一節課都精神飽滿的走進課堂,充滿熱情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讓世界充滿愛》時,老師用真情呼喚學生真情,和學生們一起動情的演唱歌曲,師生都在歌聲中升華了情感。
老師要充滿愛心,用真誠的心善待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一些學生的調皮、學習差,就抹殺了他們學習音樂、體驗美好情感的愿望,老師應該因勢利導的進行啟發,激發他們的音樂潛能,引領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引入了一個小環節——課堂小舞臺,讓喜歡流行音樂的學生演唱自己喜歡的歌曲;使學生體驗到演唱后的成就感,增進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羞澀自卑的學生們綻放真心的笑容。
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教師引導學生要允許不同性格的學生的存在,不能隨便歧視或嘲笑別人。一次在進行校園舞蹈教學中,有的學生嘲笑別人長得丑跳得差,這時我就引導學生不能帶有色眼鏡看別人,不能因為長相的差別取笑別人,傷人又不禮貌。又如有的學生唱歌不好聽,有的學生就嘲笑他們,這時就啟發學生認識到無心過錯同樣傷人,隨便取笑別人無視別人的真誠付出就是不厚道不善良的表現。
在音樂教學中,學習同一首歌曲學生的審美體驗也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在為歌曲或欣賞配合簡單律動或伴奏時,有時學生的實踐會和教師的引導與要求有出入。例如在《我的祖家是歌鄉》教學時引入了杵樂節奏,大多數學生和教師一起按書上的節奏為歌曲伴奏;而有的學生就喜歡用筆、尺子、敲桌子等形式伴奏且節奏也稍有不同,我們不能就說他們就是錯的,要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音樂。
每個學期末都有一節復習課,讓學生們回顧一下音樂所學和點滴收獲;并且在復習之后有一節評價考核課,以小組為單位,在所學的歌曲中自選一首自己喜歡的進行考試。考試時在講臺上演唱,給每一個學生展示的機會和空間。絕大多數學生都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用心演唱。有的學生會很緊張,有的學生會跑調,有的學生會笑話別人,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與欣賞,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考核的分數綜合考試表現、平時課堂表現、參與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表現等方面給予每個學生公正評價。
總之,在音樂教學的路上,不僅要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藝術特點和情感優勢進行教學,更要注重愛心教育,注重“樂”學的自由、善良的魅力、真誠的力量,真善美的愿望和情感不僅會讓學生們的心里充滿陽光,更會在學生們的心里種下美好的種子,形成快樂的源泉。這才是音樂教育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