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其余有:ROTO TOM/OCTOBANS TOMS/TIMPANI(定音鼓)/電子鼓/CONCERT TOM等,還有敲擊樂器的
CONGA/BONGO/TIMBALE/COWBELL(牛鈴)/TAMBOURINE(鈴鼓)等。是屬于套鼓周邊配備,也可以合并使用,
爵士鼓(Jazz drum)亦稱“組鼓”、“套鼓”,俗稱“架子鼓”。它是爵士樂鼓手、電聲樂隊鼓手以及其他通俗音樂使用的打擊樂器。
爵士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舞臺樂隊鼓手拋開傳統的鼓譜,而用自由表達的節奏表現其節奏感,現代節奏的萌芽始于此時。美國新奧爾良的爵士樂隊和拉格泰姆樂隊的鼓手們使用軍樂隊中的低音大鼓和小鼓,采用一種“雙擊”的演奏技巧,即把低音大鼓和小鼓放在可以相互反擊的位置上,由一人同時用鼓槌的頭部和柄部擊奏。他們根據音樂的不同風格常常作即興演奏,低音大鼓除用鼓槌頭部擊奏外,有時還用柄部擊奏。
1910年至1920年為“拉格泰姆”(Ragtime)時代,其特征為左手演奏“進行曲”節奏的低音,而右手則演奏以切分音為主的旋律。左右手形成此起彼落的節奏重音。雖然當時的鼓手們喜歡自由表現,不依鼓譜,但他們能看懂鼓譜,也了解音樂的句法,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鼓的演奏帶入舞臺扮演重要角色。
1920年是“爵士”(Jazz)樂風盛行的高峰,年輕的鼓手們以鼓手獨奏(Drum Solo)為其新的特色,他們在節奏上、技巧上各自創新,爭出風頭。在眾多鼓手中,需懂得“振琴”(Vibes)、“鐘琴”(Bells)、“排鐘”(Chimes)、“定音鼓”(Timpani)等打擊樂器,才配稱為一流的鼓手。
1935年后,鼓手的聲名達到頂點,鼓藝廣泛流行于民眾當中,到處可聽到、見到鼓的演奏。任何的舞臺表演都有一番精彩的爵士鼓獨奏。一些出名的鼓手甚至擁有自己的樂隊。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斷地、迅速地改變,許多墨守成規者被淘汰。
爵士樂鼓手經常在馬戲、雜耍以及其他一些場合中演奏,由于音樂銜接和音響效果的需要,一大批傳統的打擊樂器和一些新奇的代用打擊樂器被相繼使用,并逐漸成為爵士樂隊專有的打擊樂器。比如“牛鈴”(Cowbells)、“木魚”、“堂鼓”、“銅鼓”、“鐘鈴”以及“洗衣板”等等,都曾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許多打擊樂器后來并沒有成為爵士鼓中的標準樂器,在20世紀20年代,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改良了。比如,中國的堂鼓則被一種能夠調制音調高低的桶鼓所代替。
踩镲出現于1927年,它是由一種叫“索克”(Sock)的手握式雙镲演變而來。這種镲不但可用腳踏奏,同時還可以用手槌演奏,這樣,演奏者可以奏出生動、活潑、多變的音響效果,因此,現已成為爵士鼓中不可缺少的一件樂器。
20世紀50世代,鼓的獨奏(Solo)被視為典范。其中包括手鼓(Finger — drumming)。其基本技巧是右手棒擊大銅鈸(Ride —
Cymbal)以維系拍子;腳踩镲(俗稱高帽High — Hat)則穩定地擊于空拍(Off —Beat),右腳踏重音于大鼓,左手棒擊小鼓于次重音,可擊打皮面或邊框。作為一名現代爵士鼓手,除能獨奏外,還應有能力與樂隊配合以及進行各種舞臺表演。
20世紀50至60年代,由于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搖滾樂的興起,除一些奇特的打擊樂器如“邦戈鼓”(Bongos)等,雙低音雙鼓已在爵士樂隊中普遍使用。桶鼓的數量也增加到七個或更多。同時,一些傳統的打擊樂器,如“牛鈴”等也被重新啟用。
近年來,國外的一些樂器制造商,為了使爵士鼓能夠很方便地隨時調制音調的高低,采用了交響樂隊中定音鼓的鼓圈和轉動鼓體改變鼓皮松緊的原理,制成一種薄型單皮桶鼓,現已被鼓手們大量采用。隨著演奏技術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爵士鼓將會有更新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