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至今,鋼琴考級考生總數超過25萬人次
■歷經20年發展,如今鋼琴考級已成一道文化風景線
■鋼琴考級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問題值得引起各方關注反思
20年前,上海音樂家協會組織的鋼琴考級拉開大幕。鋼琴,人稱“樂器之王”開始為普通人所關注。20年后,上?技壢藬狄衙磕攴定在2萬多人。每年盛夏,集中在學校鋼琴考點門口左顧右盼的琴童家長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20年來,鋼琴考級走過的歷程,折射出上海千萬普通家庭追求高雅藝術的過程。而今,它的存在對上海十萬琴童家庭來說意義何在?
考級故事
一轉眼,鋼琴考級,這個曾經被人熱捧也被人詬病的業余音樂等級考試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在這期間,有些人堅持了,有些人放棄了,但無論如何,考級或多或少讓他們的人生有了些許改變。琪琪、小天、溫迪,3個不同年齡的琴童,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學琴故事,演繹了鋼琴考級20年來走過的歷程。
1 故事一:考級讓我受益很大
主角:琪琪年齡:26歲,公務員;琴齡:21年。我應該算是考級推出后的第一代琴童,也是通過考級受益最大的一批孩子了。記得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爸爸媽媽從外面搬回來一個黑漆漆的大家伙,又笨又重地占據了家里最顯眼的位置,要知道,那時我家才10平方米。后來,我才知道,這個名叫“鋼琴”的東西居然價值不菲,幾乎花完了父母的所有積蓄。因為投資巨大,我每天都被爸爸摁在琴凳上練琴兩小時。1年后,老師說我可以去參加考級了,就這樣,大約一年一級,直到初三那年我考到了8級。
說實話,現在看來考級使我受益很大。那時候,學琴的孩子還不像現在這么多,會彈鋼琴又考了級的也不多見,所以學校里大凡有文藝匯演之類的活動,老師總會把我推上第一線,這也讓我多了不少“見世面”的機會。考級讓我最為受益的一次,就是中考那年,我憑借藝術特長加分進了市重點,可以說,如果沒有那次加分,我可能最多也就進個普通高中,之后可能連大學也考不上。
2 故事二:不考級反而愛上學琴
主角:小天年齡:20歲,高三學生;琴齡:16年.4歲那年,父母不知從哪兒聽說學鋼琴可以開發兒童智力,促進大腦發育,學鋼琴的孩子今后讀書成績一定好,而且鋼琴考級證書可以在升學考試的時候加分。于是他們頭腦發熱,從此,我的學琴“血淚史”開始了。
學了琴,自然要考級,不然學琴干嗎?為了考級,家里的尺子沒少打斷過。有時媽媽下手重了點,爸爸心疼我,就朝媽媽吼,一場家庭大戰自然免不了。所以每到考級前,我家總是雞飛狗跳的,為此我恨死鋼琴、恨死考級了!
爸媽讓我學鋼琴、考級的初衷就是為了考試加分,結果事與愿違,就在我好不容易考到6級的那年,加分政策取消了!這下爸媽可傻眼了。當然,最開心的人是我,從那以后我再也不用碰讓人討厭的鋼琴了。
不過,說來也奇怪,沒有考級的壓力,沒人逼著練琴,我卻對學鋼琴發生了興趣,后來我還自己提出去考級呢。直到現在,我仍然有空就彈幾曲,放松一下心情。鋼琴,真正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