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協副秘書長郭強輝對低齡幼童報考高級別考試的做法也表示:不提倡。“每一個級別對指法的要求都不同,年紀太小的孩子受身體因素限制,手指力度和寬幅可能還達不到演奏要求,貿然跳級報考,有很大風險,萬一沒考過,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鋼琴教育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況,學琴的孩子越來越多,但專業鋼琴教師卻數量有限,而業余鋼琴教師的水平資質則參差不齊。考官們每年都會發現,一些考生彈琴方法錯誤,完全在“亂彈琴”;有些八級的學生音樂基本理論知識嚴重缺失,甚至連幾個升降號都搞不清,更別提讀懂樂譜中對音樂有重要提示作用的外文術語了。
上海鋼琴專業委員會的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孩子在起步階段所接受的培訓不專業造成的。專家認為,有些業余教師本身缺乏音樂理論知識,又對鋼琴教育這門學問一知半解,忽視了很多關鍵的教學內容,如聽音辨音等能力,以致孩子在考級中出現上述匪夷所思的情況。
專家表示,由于大部分家長并不了解如何選擇合適的鋼琴老師,因此鋼琴師資水平還需要有關專業部門的規范。
喜歡音樂比考級更重要
有調查顯示,中國正在學琴的琴童有3000多萬,在上海,“十萬琴童”更是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數字。近年來,在郎朗、李云迪等鋼琴天才的示范效應下,學琴的孩子還在趨之若鶩。
“學琴的熱潮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熱了二十年了,但是郎朗、李云迪畢竟只是少數。”著名鋼琴家孔祥東認為,孩子去學琴,會彈幾首曲子,考過了幾級,這些跟學琴實際上并沒有什么關系。事實證明,很多孩子在經過最初的興奮期后,被枯燥的技術練習所累,原先對音樂的熱愛漸漸冷卻,很快便放棄了。
上海音協副秘書長郭強輝也經常對滿懷期待向他詢問“孩子能否走專業道路”的家長們潑上一盆冷水。“我告訴過很多家長,考級不是為培養專業人才而設立的,我們的工作是讓更多人懂得欣賞音樂,讓孩子真正喜歡音樂比純粹用考級檢驗技術水平來得更重要。”
考級心態變得更加健康
經過20年考級“錘煉”,家長們對考級的心態也變得更加健康。
上海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郭強輝說:“開始幾年,家長認為學鋼琴能讓孩子更有競爭力。所以哪怕是跟風,家長們也覺得應該讓孩子去嘗試一下。”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鋼琴考級被烙上了“升學”的印記,當時政策規定,鋼琴考到一定級數就可以在各級升學中加分,促使一些認為孩子“可學可不學”的家長也抱著升學目的送孩子考級。
有數據顯示,在有關部門取消考級加分政策后,近年來考級人數仍在增加。郭強輝認為,這反映了鋼琴考級與應試教育脫鉤后,家長看待考級的心態更趨于平穩了。
考級打下扎實音樂基礎
20年來,上海的鋼琴考級讓一大批青少年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基礎。如今,活躍在校園、企業和各單位的音樂骨干,絕大多數具有考級經歷。據統計,上海市業余鋼琴考級從1993年涌現第一批10級考生后,至今已有4989人持有10級證書。從2005年起,鋼琴考級推出演奏級考試,2006年又設立難度更高的即興伴奏級考試。
據了解,目前上海專業音樂學府中的上海籍學生大多有著考級的經歷。此外,當年一批擁有高級別考級證書的琴童,盡管并非“科班出身”,但曾經的學琴經歷讓他們擁有較高的音樂修養,成為高雅藝術的忠實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