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虛綽:只綽不彈,得一虛滑音。
f.虛注:只注不彈,得一虛滑音。
g.勒:左手名指放在弦身(大都是子弦)的里面,即弦 身與面板中間之處,名指甲向外將弦挑托起來,并用中指肉輕靠在弦身與名指甲上,猶如弦身由名指甲與中指 肉捏住似的,然后作向上或向下的不同速度、不同距離的滑動,同時右手彈、挑、或輪、滾。
以上這些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沿弦由這個音位滑 拖到另一個音位(這與推、挽、縱起類只在原按音位上作運動是不相同的),來產生滑音效果的。
虛音:
捺、帶、擻:
捺、帶、擻都是用左手指發音,因音量較弱,故又稱虛音。虛音是與左手彈奏的實相對而言的。音量方面,實音較強,虛音較弱。如在樂曲某些地方恰當地運用了虛音與實音的有機結合,可使樂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對比。 這種虛音與實音組合進行的方法,在琵琶傳統文曲中見用最多。現將有關捺、帶、擻的演奏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1)捺
捺,又稱“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 在指關節的運動中,手指端取勢將弦身擊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聲,捺與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進行。
(2)帶
帶,又稱“帶起”、“帶音”、“放”等。演奏帶 的方法:當右手彈出前一按音之后,接著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內方或向外方一撥,然后離開弦身,帶起一個較弱 或稍強的音來。帶與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進行。
帶起的音,有散音與按音之分。帶起散音時,須將 按指向左內方或外方一撥,即可帶出空弦散音來。帶起 按音時,則須把下行進行的后一個音先用食指(或中指) 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帶的動作。
(3)擻
擻,又稱“搔”、“搬”、“抓”、“粘”等。演 奏擻的方法:用左手指將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發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時,則用無名 指搔弦),這是擻按音的奏法;如擻空弦散音時,則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選擇一較方便的指頭去搔弦即 可。擻弦大都在同一條弦上進行。
絞弦與并弦:
絞弦與并弦,屬于實音一類。左手在作絞弦或并弦的同時,還須用各種右手指法來彈奏發音。
絞弦的發音,不是純正的樂聲,因此,記譜時雖然 寫出了它們所按音位的音高,但同時還加用斜線銷去。
在古譜中,絞弦與并弦大都見用于武套樂曲中,用以反映如馬嘯聲、刀槍相擊聲、丟盔棄甲聲、吶喊聲、禽鳴聲等。
(1)絞弦
演奏絞弦分三個動作:第一,用左手指(或中指) 將左側的弦向右推進,推至右側一條或幾條弦身的底下;第二,用左手指將右側一條或條弦身向左拉出壓在左側 的一條推弦上,并用食指將絞壓著的兩條弦按牢;第三,將左手指(或中指)抽出。經此三個動作,絞弦已經完 成。同時用右手輪、滾等指法演奏,即得擦擦的絞弦聲。
(2)并弦
練習并弦時,左手可分三個動作:互一,用左手名 指將左面的弦推向右方弦身垂直線處;第二,用左手食指將右面弦身向左挽出,以與左面推進的弦身相并在一 起;第三,用左手食指或中指、名指將并在一起的弦(二條或三條、四條)緊按在相品位上。經此三個動作, 并弦已經完成。同時用右手輪、滾、拂等指法演奏,即 得并弦之聲。
演奏并弦,另有一種只用一個按指的便捷方法。是 用左手名指(或食指或中指)在并弦的應按相品位處,先將右面的弦身緊按在相品位上,并將各弦一起向左挽 到左面的弦身處,使之相并在一丐,再用此按指將已經相并著的各條弦緊按并沿著相品位向右推或向左挽至樂 曲中應有音高的位置處。運用此法,雖較簡捷快速,但左手按指所需的力度極大,尤其在作并四弦時,必須要 有極大的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