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指仍須使弦身碰觸在相品位上,不可使弦身離開相品 位而產生“斷音”般的效果。在向內捏進的力度上,有輕重之分,在動作的速度上,亦須有快慢之別。
在兩條以上弦上作向里按、 向外放的揉吟時,如用一個手指 按在同一相位的兩條以上的弦上時,按指宜用平按的姿勢;
如用兩個以上手指分別在兩條以上弦上時,各按指 都用指尖端去按弦。其他均類于在一條弦上作按放的方法。
滑音:
滑音是我國民族音樂在近幾十年才被采用的一種演 奏指法術語。傳統琵琶譜上稱作推、挽、扳、縱起、撞、
推復、以及拖、進、退、綽、注、虛綽、虛注等指法, 都可叫做滑音。
現在所說的滑音,在琵琶上,可分推、挽、縱起類 與拖類兩大類。
(1)推、挽、縱起類的演奏方法
a.推: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右推進
b.挽: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左挽出,俗稱“拉”,又稱“拿”
c.縱起: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內按入,俗稱“壓”。
d.撞:將弦身用左手指緊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內按入并 立即放松,使回覆原狀。在左手向內按入之前,右手先彈本弦,在左手放松而加覆原狀的過程中,右手不再彈, 這是撞一次的奏法。撞一次的叫“單撞”,撞二次的叫“雙撞”
e.虛滑音:推、挽、縱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 的這些音,只用左手指去推、挽、縱起,不再用右手指彈奏。
f.實滑音:推、挽、縱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 的這些音,同時再用右手指彈奏。
g.推覆:先用推法,然后又回復到原按的音位上。
h.挽覆:先用挽法,然后又回復到原按的音位上。
以上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將弦身緊按在相品位的某一 音位上后,通過向右、向左、向內三種方向,使弦緊張而產生了滑音的效果。
i.扳:將弦身用左手按指緊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后,用食指在上面作挽,同時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作推,又稱“扭”。
(2)拖類的演奏方法:
歷代各傳派對拖類有各種不同名稱。如有的傳派分別稱作進、退、綽、注、虛綽、虛注等,在浦東派倪青泉譜中,總稱作“拖”。
廣東省汕頭等地,又有“勒”法,演奏效果相似于 拖,因此,勒在記譜時,也用了拖的符號。現將拖類的演奏方法,簡介如下:
a.進:左手按指從較低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較高的本 音音位,同時右手彈弦。
b.退:左手按指從較高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較低的本 音音位,同時右手彈弦。
c.綽:左手按指從較低的裝飾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較高的 本音音位上,同時右手彈弦。
d.注:左手按指從較高的裝飾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較低的 本音音位上,同時右手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