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華人指揮家張弦時隔三年之后再次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4月4日晚,這位身材嬌小的女指揮家帶領中國愛樂樂團用音樂掀起了巨大波瀾。 張弦不但是少數幾位活躍于國際的華人指揮家,并且還是一位女性指揮。放眼當今世界樂壇,真正能頻頻受邀與世界著名樂團...
15年4月8日13:6更新
1918年夏,演奏家劉天華專程趕到南京拜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為師,用一個暑假學會了《瀛洲古調》的全部內容。那年秋天,孫中山夫婦到達上海,特邀了《瀛洲古調》的輯錄者沈肇洲到莫里哀路29號寓所演奏。曲罷,孫中山感慨:“吾認為中樂為本,西樂為用,琵琶是中華民族的樂器,是祖國的瑰寶。我從未聽到...
14年11月7日14:31更新
琵琶協奏曲《梁祝》以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并吸取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由“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樂曲采用琵琶協奏曲的形式,即發揮琵琶豐富的表現力,又統合民族管弦之交響性,尤其在結構上根據內容需要,運用了西洋協...
14年4月1日15:45更新
20世紀中葉,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提出了“鈴木音樂教學法”。其具有簡單明了、操作性強的特點。鈴木鎮一認為,幼兒才能教育應當及早進行。而0歲至3歲階段是人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形成個性、開發潛能的關鍵時期。 當今,學習琵琶的幼兒日益增多。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絕大多數5...
14年3月22日19:4更新
有關琵琶的記載最早出現在2000年前。東漢年(公元前25 --220年)學者劉熙在《釋名》一書中寫到: "枇杷, 推手前曰枇, 引手卻曰杷, 像其鼓時, 因此為名"。但當時的琵琶形狀與現在的不同, 其形狀為直頸,園形音箱,音位和弦數不固定。 弦數為四 五 六條不等. 這種琵琶當時被稱作 "秦琵琶" 或 "秦漢子"。...
14年3月18日12:59更新
演奏琵琶時,用左手各手指按弦, 用右手的手指彈弦。由于近代用了金屬弦之后,右手指需戴假指甲彈奏。戴假指甲彈弦,早就有之,例如,過去曾用薄銅片、薄鋁片、薄牛角片、 薄象牙片等做成長圓形的假指甲。但是,這類假指甲或帶有金屬噪音, 或易于損傷弦身或嫌太厚而發音呆鈍,缺點較多,不太理想...
14年3月3日19:23更新
校音方法: 1、用校音器。 買個高級調音器,你一彈上面的指針就會告訴你高了還是低了,你買的時候問清楚怎么用就行。網上也有校音的軟件,比如Chromatia Tuner,網上搜索一下,再配個話筒就行。 2、用耳朵聽。 首先你要確定一弦的音高,現在琴行有賣簡易調音器的,有時買琵琶...
14年3月2日18:47更新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樂器,琵琶二字最早見于歷史記載的是東漢時期劉熙的《釋名》:“批把,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歷史上也有作“枇杷”的,以示為木質樂器。 約在古代秦、漢至隋、唐的一段時...
07年9月26日16:54更新
對于樂器的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防潮 琵琶的復手、琴頭和琴身連接處通常使用鰾膠(俗稱魚鰾)粘合,而此類膠怕潮,如受潮會出現開膠現象。 有些琵琶的琴軸由牛角制成,受潮后軸體易膨脹,難以轉動。 很多演奏者習慣使用鋼絲...
07年9月26日16:5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