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翔創作于1984年。樂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運用了西北地區風格的音階曲調,著力反映了對故土的懷念之情。 樂曲開始在下屬調上,奏出明亮的號角性音調,明朗而開闊。緊接著運用正調慢板,呈示出主題。這是借鑒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因而帶有強烈的西北風格特征。琵琶運用長輪為...
11年6月24日17:55更新
《塞上曲》是一首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 曲譜最早見于李芳園的《琵琶譜》,全曲共有五段: 1、宮苑春思 2、昭君怨 3、湘妃滴淚 4、妝臺秋思 5、思漢 樂曲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哀怨惆悵,凄楚纏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
11年4月27日16:14更新
龍船,原是民間所流行的一個琵琶曲調。樂曲描寫人們在端午節龍船競渡時的歡樂情景。 阿炳為表現歡樂紛繁的節日場面,選用了民間吹打音樂中常用的循環體結構,“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間進行。 樂曲共有八段。一開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墊以鑼鼓點。“三通鼓”用于...
11年4月15日10:30更新
《火把節之夜》為一首琵琶獨奏曲目。 樂曲描述了彝族人民慶祝火把節的情景。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天晚上,人們紛紛點起火把盡情歌舞,青年男女們也借此互訴衷腸。此曲描繪了這一動人的民族風情。 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濃郁彝族風味的慢板主題輕柔地...
11年4月14日12:4更新
《飛花點翠》崇明海門派琵琶名曲。 樂曲最初見于江陰發現的《十二文板》抄本中。1916年崇明派琵琶名家沈肇洲編印《瀛洲古調》時收入此曲。 樂曲共六十八節,是民間曲牌《八板》的變體,后劉天華以放慢加花手法進行加工,使之更加清雅秀麗,委婉流暢,帶有濃厚的江南樂韻。 樂曲描繪...
11年4月14日11:51更新
樂曲簡介 又名《海青拿天鵝》,元代時出現的專為琵琶創作的獨奏曲。北京智化寺有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抄本《放海青》、《拿鵝》兩曲。1814年榮齋編《弦索備考》亦有《海青》一曲,均為合奏譜。現存琵琶獨奏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萍的《琵琶譜》。 樂曲題材取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狩獵生活,海青又名海...
11年4月1日10:40更新
劉德海演奏:《陳隨》 《陳隋》為無錫吳畹卿的傳譜,又稱尺字調《漢宮秋月》,與《瀛州古調》譜所收的《漢宮秋月》為同名異曲,意思是古老的旋律為宮中行樂之曲,流露出宮女被迫選入禁宮的內心,苦楚景況,即使旋律優美流暢,但在載歌載舞之際,亦難摒除哀怨之情。 樂曲的最早版本...
11年3月29日10:24更新
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是作曲家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于1972年春,嘗試將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琵琶作為主奏樂器,與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蒙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羊群的動人故事,歌頌祖國年輕一代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風格的一部作品,1977年初春正式公演。 樂曲流暢生動形...
11年3月28日11:1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