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是作曲家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于1972年春,嘗試將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琵琶作為主奏樂器,與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蒙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羊群的動人故事,歌頌祖國年輕一代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風格的一部作品,1977年初春正式公演。
樂曲流暢生動形象,敘事性強。根據內容的需要,作者在這部協奏曲的結構形式上,將常見的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寫法結合起來,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和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內容雖有很強的敘事性質,但仍發揮了音樂之長。
樂曲分析
第一段“草原放牧”
第一主題刻畫“小姐妹”歡樂、活潑的放牧情景,曲調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內蒙民歌中“短調”的寫法:第二主題反映“草原放牧”的另一面:發自內心的熱情歌唱,贊頌美麗廣闊的草原,曲調吸收內蒙民歌中抒情“長調”風格,除了用琵琶,還加入了雙簧管的演奏。
第二段“與暴風雪斗”
由低音弦樂器的震音和定音鼓等打擊樂器的滾奏開始,接著是木管樂器奏出半半下一步行的邊音,一下把人們帶到暴風雪的環境當中。隨后,第一部分的兩個主題以各種形式展開、變化,把原來歡快、舞蹈性主題變奏成具有戰斗性進行曲的風格,并多次出現。在這一段落中,琵琶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它的表情幅度和戲劇性效果,與樂隊緊密呼應、交織。
第三段“在寒夜中前進”
由表現“小姐妹”在寒夜中艱難進行的音樂開始,在不時出現的表現暴風雪后凜冽寒風的弦樂背景的襯托下,獨奏琵琶以搖指奏出了悠長、徐緩的旋律。隨后,琵琶在奏出“小姐妹”行進的步履聲時,長笛又吹出了她們發自內心的歌聲。由弱漸強,由遠而近的“馬蹄聲”表現尋找和援救小姐妹的鄉親們到來了。
第四段“黨的關懷記心間”
在圓號和大管的三連音音型伴奏下,由短笛、長笛、第一小提琴奏出了熱情的旋律。隨后,琵琶奏出一個質樸清新的歌謠式的曲調,并以此引出了表達對祖國無限深情的音調,這個以琵琶與大提琴加圓號相呼應的曲調,表達了深厚的感情,并把音樂推向一個激動人心的抒情性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