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學箏感到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愛學。即便遇到點困難,也越發的興奮。而有些人學箏一開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學越感到難,越學越沒興趣,越學越不愛學,以至于半途而廢、棄而不學了。為什么會這樣?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
什么是基礎呢?如果對于古箏考級來說,初級曲目是中級曲目的基礎,中級曲目是高級曲目的基礎,指法是技巧的基礎;基本指法勾、托、抹是其它指法的基礎;傳統曲子是現代曲目的基礎;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礎;簡單技巧是高難技巧的基礎,簡單樂理知識是高深樂理知識的基礎;彈曲子感動自己是感動別人的基礎;簡單的樂曲處理是高難樂曲處理的基礎……,基礎像是大廈的地基要扎扎實實、堅實有力,學箏要打好基礎就要求穩求實,才能有高度的發展。
什么是基本功呢?就是彈箏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可以分為兩大塊,即箏內功和箏外功。箏內功與箏外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甚至更有一說,功夫在箏外。我感覺練基本功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要把它看成是一個多方面形成的整體,才能有助于練好基本功。
箏內的基本功有:
1:坐姿,手型。這關系到以后學習高難度的曲子時能否正確的彈弦,發出需要的音色,關系到能否快速運指,靈活運指。
2:樂理知識的學習。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有其獨自的理論,專門的學科、術語,像音的時值的劃分,休止符、符點音符、反復記號、常用的速度、力度術語含義……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樂感的培養。增加對音樂的感受力,能把握住樂曲的情感特征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緒,不至于聽到一段音樂在情感意境上無動于衷或者理解錯誤。
4:基本的指法、指序、技巧、技能。這些都是具體的散布在各個樂曲之中,不是學幾首就能學全的,廣泛的涉獵為好。
5:重視師承。有些指法技巧在樂譜上是無法標示出來的,靠看譜、聽錄音也是摸不著頭緒的,這就要有正確的師傳師承,這也是彈箏學箏的一個特點。
6:對音樂語言的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音準、音高、韻味……音樂是由這些要素組成的,不了解這些內容的含義,無法對音樂進行正確的表現。
7:對音的正確辨識。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凈、噪、干、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黑檀木——一般市場價6000以上 黑檀木屬于高級的木材,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