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中國故事”首演首秀,上海大劇院21-22演出季“中國正有戲”
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國樂《敦煌·慈悲頌——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連臺戲《雷雨》《雷雨·后》……上海大劇院2021-22全新演出季今日公布,一系列根植于中國文化基因的舞臺作品將舉行“首演首秀”,為滬上觀眾展開意蘊深厚的歷史畫卷。
圖說:上海大劇院發布21-22演出季“中國正有戲”
這是即將迎來23周年慶的上海大劇院,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兩度以半年為期公布演出季規劃后,再次推出跨年演出季,展現當下中國舞臺蓬勃發展的多元面貌。新演出季以“中國正有戲”為主題,既是當下中國劇場有序恢復、舞臺呈現精彩紛呈的寫照,亦指向未來,以“有戲”為期,展現中國文化乃至中國力量。
首演首秀“中國故事”
圍繞“中國正有戲”主題,“中國出品”成為2021-22演出季的節目主角,其中不少作品在上海首演、首秀。
10月18日,由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制作,楊乃林作曲,翁思再、李東才作詞的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
上海民族樂團于2021年委約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創作演出民族管弦樂史詩巨作《敦煌·慈悲頌——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以敦煌壁畫故事為藍本,通過敦煌壁畫與音樂旋律的結合,使敦煌藝術的精神由古及今地與這個時代的觀眾對話。
以舞蹈與戲劇呈現,闡釋經典中國故事與美學。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邀“中國舞壇雙子星”周莉亞和韓真攜手擔當聯合總編導,對話北宋天才畫家希孟,連線千年靜與動,再現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的奇幻色彩。
連臺戲《雷雨》《雷雨·后》將曹禺的經典作品《雷雨》與其女兒及衣缽傳人萬方創作的《雷雨·后》在一晝夜間演出呈現,使其不僅成為一場父女之間的對話,也成為兩代人、兩個時代的對話,邀請觀眾在具有儀式感的觀看歷程中,收獲獨屬于自己的生命體驗。
線上線下舞臺并行
受到國際疫情影響,海外原版劇目的引進巡演依然困難重重,但中國舞臺與世界演藝同仁的交流并未因此停止。中文原創音樂劇《人間失格》集結國際一線豪華創作團隊,邀請到美國百老匯明星作曲弗蘭克·懷德霍恩及英國舞美設計大師萊斯利·特弗斯加入,以國際水準呈現中文音樂劇創制精品。
時隔三年,中文版音樂劇《瑪蒂爾達》將在期待中活力登場。中文版不僅將還原原版沉浸式舞美和現場樂隊,更由國內音樂劇頂尖譯配程何保駕護航,為中國觀眾們打造本土化獨一無二的劇場新體驗。
線上與線下舞臺并行。上海大劇院新一季《巡演零號站》將聚焦后疫情時代下,瞬息萬變的社會、經濟、生活,用藝術的方式治愈人心。除繼續引進全球最新、最優的在線演藝劇目及紀錄片外,將首次嘗試推出“線上沉浸式戲劇”項目。其中,上海大劇院自制原創短片《中國有戲》第二季,將把目光投向嘻哈街舞、沉浸式戲劇、喜劇脫口秀、二次元文化等領域,發掘對年輕觀眾的深入解讀,暢想演藝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
“大劇院制作”蓄勢待發
延續以歌劇作為開幕演出的傳統,上海大劇院2021-22演出季將邀請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鋼琴家許忠,攜手女高音歌唱家和慧,一同演繹世界歌劇舞臺“雙子星”——《鄉村騎士》和《丑角》。9月3日至5日,這對“世界級”組合將為觀眾獻上歌劇盛宴。
繼獨立出品當代昆曲《浮生六記》之后,“大劇院制作”2022年蓄勢待發。新演出季中,上海大劇院計劃創制兩部劇目:音樂劇《正青春》、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
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從“一大”到“二十大”,《正青春》通過幾位女性的革命道路,以女性視角解讀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共產黨人的生活際遇,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命運的連接。
此外,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則將用音樂劇的方式,提煉原著作品中的精華,深入挖掘人性和信仰,引導人們如何去生活、去成長,中文版的打造將更有感染力地傳遞給觀眾,引發社會性思考。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