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樂團大力推進“互聯網+”模式文化產業的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的土壤。中央民族樂團成立于1960年,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屬國家藝術院團。近年來,中央民族樂團以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為宗旨,不斷探索中國民族音樂創新發展之路。特別是以新媒體技術為手段,大力推進了“互聯網+”模式文化產業的發展,有效推動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中國民族音樂的國際交流合作。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在第16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上,對中央民族樂團發展“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經驗進行了詳細介紹。她說,中央民族樂團通過共享云端音樂會、拓展民樂演播新途徑、探索線上公共服務模式等方式,積極建設數字文化重要陣地,打破固有的經營模式,加強網絡平臺推廣傳播,多渠道發展和繁榮中國民族音樂。
據介紹,中央民族樂團在中國民族音樂信息化、多元化演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由微信、微博、央視網、抖音、快手、B站等多個平臺構成的國內官方宣傳網絡。比如樂團于今年2月在快手發起了話題《了不起的國樂》和《唱支新歌給黨聽》。截至目前話題參與作品和數量近1700部,總播放量達到了1.4億,在網上刮了一股中國風和紅歌潮。
線上演播活動同樣成效顯著。《泱泱國樂》音樂會在新華社的空中音樂廳播出,并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同步直播,觀看量超過177萬。《紅妝國樂》音樂會由樂團和國家大劇團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多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觀看量超過3053萬。同時,樂團依托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推出了中央民族樂團專區開展全民藝術普及云服務,向全國演播樂團的優秀劇目。
另一方面,中央民族樂團依托“互聯網+”模式推動了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以獨特風貌和典型形象向世界展示當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作為2021年歡樂春節的開幕式音樂會,中央民族樂團《天地永樂中國節》音樂會原本計劃在美國巡演。但由于疫情原因樂團無法到達當地。為此,中央民族樂團采用了邀請芝加哥交響樂團在美國錄制,然后與中央民族樂團云合作的方式,共同演繹了中國人心底里最有記憶的《春節序曲》。這首作品被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官網同步,音樂會也同步播放,不到一天時間達到了10萬+的點擊量。另一首中秋節的《彩云追月》跟圣地亞哥交響樂團進行了線上連線的共演嘗試,通過YouTube平臺、facebook平臺、中央民族樂團帳號連同CCTV系列帳號,以及波蘭大使館官方網站進行推送,非常有效進行國際傳播和溝通。
此外,為更好推動國樂藝術連接中外溝通世界,中央民族樂團聯合央視網共同發起了中華文化作品《這就是國樂》項目,在海外You Tube等平臺建設了國樂主體帳號矩陣。2020年9月至今,樂團You Tube官方帳號共同發布了236條,累計觀看1074.8萬。樂團還開設了“中央民族樂團陪你過大年”板塊,上線了一批中國年主題的民族演出和精編短視頻,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喜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