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豫劇《大漠胡楊》唱出兵團兒女一心向黨的赤誠之心
▲豫劇《大漠胡楊》劇照
在新疆,有一種名叫胡楊的樹。它在最惡劣、最艱苦的地方勇敢地與命運、與自然抗爭。人們贊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胡楊的生命力中蘊含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扎根邊疆、甘于奉獻”的精神以及敢于斗爭、永不服輸的勁頭。
日前,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作品,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創作演出的現代豫劇《大漠胡楊》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舞臺上,藝術家動情演繹了第一代軍墾戰士以胡楊精神扎根邊疆大地的故事;舞臺下,觀眾無不被支邊青年的人生經歷和悲歡離合深深感動。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宣告成立,從此拉開了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序幕。一批批軍墾創業者、支邊青年、知識青年、轉業軍人,從五湖四海投身兵團,用青春、熱血和汗水為兵團事業奠基。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們希望全國的觀眾和兵團的二代、三代都不要忘記大美新疆來之不易,那是老一輩軍墾戰士用血汗換來的。我們在舞臺上講好兵團故事,演繹我們的軍人,這就是《大漠胡楊》的創作意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團長徐愛華時說。
該劇劇本由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王志生歷時兩年創作完成,其間幾易其稿。2012年,來自邯鄲的王志生在新疆偶然了解到老一輩軍墾戰士的事跡,深受震撼,于是決心創作劇本,將他們的故事搬上舞臺,讓更多年輕人知曉。為更真切地還原歷史,王志生的足跡遍及天山南北,深入采訪健在的老軍墾戰士,將他們的事跡整理出來,并于2014年完成劇本創作。
在舞臺二度創作中,導演張平注重運用戲曲程式表現兵團人細膩的內心情感和獨特的精氣神,而新疆歌舞、快板、四川方言的融入,也顯得水到渠成、貼切自然。此外,豫劇傳統板式加入多聲部的交響樂,讓音樂表現力更加豐富。而舞臺后區大屏幕的運用則為該劇營造出更真實的情景氛圍。
為了培養新人,劇團大量選用年輕演員,其中20多歲的演員占八成以上。他們對上世紀50年代軍墾戰士的事跡只有耳聞,了解并不深入。為能更好詮釋劇中角色,他們走訪健在的老軍墾戰士,和他們促膝而談,親耳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他們還到博物館、紀念館參觀,觀看資料、照片,加深對那個年代人物的了解。
1990年出生的張培培在劇中飾演女主角段香妮。從18歲到40歲,這是張培培第一次挑戰年齡跨度如此大的角色。前三場戲飾演年輕時代的段香妮,張培培能輕松駕馭,到后三場要演中年的段香妮,而且要表現出因操勞過度顯得蒼老。這下難住了年輕的張培培,她無論形體還是聲音都找不到中年人的感覺。于是她走上大街走進公園,觀察中老年人的動作,苦心鉆研,一點一滴模仿。
經過努力,張培培扮演的中年段香妮得到了導演的認可。“在第五場戲中,段香妮對新疆的那種戀戀不舍讓我感動,我每演完那場戲情緒都久久不能平靜,覺得自己和這個角色融為一體。”張培培說。
2015年,經過兩年的精心創作和打磨,豫劇《大漠胡楊》終于登上舞臺。該劇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兵團廣大職工群眾的喜愛。“劇中發生的事件還原了老一輩兵團人為屯墾戍邊事業,在艱苦環境中戰天斗地、奉獻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情景。很多老軍墾戰士戴著獎章來到現場觀看演出,看見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舞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老軍墾戰士的后代看過演出之后深受感動,說這就是他們小時候聽父母講過的故事。”徐愛華動情地說。
經過多次下基層演出和打磨,該劇日臻成熟。2017年10月6日至11月13日,豫劇《大漠胡楊》作為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赴河南、河北、山東3個省進行巡演,途經11個市縣,行程兩萬余公里,共演出59場,觀眾達16萬余人。
2017年10月9日在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影劇院的演出讓徐愛華始終難忘。那一天,演到動情處,演員在臺上落淚,觀眾在臺下抽泣。演出過程中,不時有觀眾將鄢陵縣自產的鮮花送給演員。
當晚演出結束后,千余名觀眾遲遲不愿離場。徐愛華只好臨時安排4名演員再次上臺清唱了4個戲曲選段。最后,報幕員向觀眾解釋,演職人員晚上還要拆卸舞臺設備、轉場,觀眾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劇院。
第二天,穿著統一服裝的兵團豫劇團演職人員在街上吃早餐時,有群眾走過來夸他們演得好。“我幾十年沒有看過這么好的戲了。你們從新疆跑這么遠給我們唱戲,謝謝!”一名戲迷告訴徐愛華。
“這部戲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有這么多人喜歡,我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張培培說,巡演那段時間,演員們輾轉各地演出,一天演兩場都是常有的事。而演員們在一次次的登臺演出中收獲良多,更深刻地了解了兵團,也讓外界認識了兵團。
此次復排,劇組根據專家和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對劇目的劇情、唱詞、唱腔等都進行了修改提升。最終,日臻完美的《大漠胡楊》征服了口味挑剔的北京觀眾。徐愛華說,這是演職員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一切行動聽指揮、加班加點排練打磨的結果。“此次集中力量復排的《大漠胡楊》,受到首都觀眾的一致好評,讓我們全體演職員備受鼓舞。希望通過我們的演出,唱出兵團兒女一心向黨的赤誠之心,也讓支邊青年的形象和精神在舞臺上傳承延續。”徐愛華說。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