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產業將成為未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早在19世紀馬克思就預言,在各國經濟走向世界經濟的過程中,文化產業也將走向世界性。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文化藝術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日趨增強,文化藝術競爭力在綜合國家實力的競爭中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許多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文化藝術產業的從業人員已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3%到6%,據統計,日本文化娛樂消費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4%,娛樂業產值僅次于汽車工業。而我國在1998年,文化娛樂、音像、演出、藝術品等經營單位已達到25.7萬個,固定資產合計600多億元,從業人員116萬人,年實現利稅47.9億元,年創增值148.6億元,包括文藝演出市場、電影電視市場、娛樂業市場、圖書音像市場、藝術品文物市場、藝術培訓市場等在內的文化藝術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并不斷完善、擴大中。隨著2001年中國假如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國際文化藝術競爭日益激烈,但與此同時,也為藝術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藝術產業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與趨勢。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各國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資源配置,也同時帶來各國的文化體制改革及其建設與發展。文化產的產業的發展,帶來藝術產業的騰飛。文化藝術經濟化,經濟文化藝術化,使得經濟、文化、藝術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愈來愈明顯。文化、藝術必將成為經濟進步的新形象。在許多發達國家,文化藝術產業不僅是該國文化的基本形態之一,而且越來越成為強大的經濟實體,創造客觀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收益。隨著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文化藝術產業將成為其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當代,以傳媒、娛樂、影視、書刊、音像制品和服裝設計藝術等為代表的藝術產業發展速度已經超過其它產業。美國的圖書市場為世界之最,每年出書數萬種,年收入超過50億美元。美國的音像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從1985年的第11位躍居到1994年的第6位,成為僅次于飛機出口的第二大出口產業。英國的文化藝術產業的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英國就取得了流行音樂、喜劇市場的支配。英國人把音樂、喜劇變成了吸引游客前來旅游觀光的表演項目和重要的出口資源。英國旅游業收入的27%直接來自文化藝術。“歌劇幻影”已經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游客,收入超過了15億英鎊(約合計25億美元)。在日本,伴隨傳媒工業的增長,文化藝術部門不久將會發展成日本經濟中最大的部門之一。國際知名的會計和咨詢服務公司——普華永道公司發表的預測報告說,在因特網這一新媒介的推動下,全球娛樂和傳媒業將在今后5年內,以每年7.2%的速度增長,到2019年,全球娛樂業和傳媒業達到了41.8萬億美元的規模。上述的種種跡象充分驗證了,藝術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已成必然。
謝倫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