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朱麗葉:做中外文化民間交流的音樂使者
2021年5月23日,美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朱麗葉(Juliet Petrus)收到了一個音樂會邀請,中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重慶節日樂團演唱會的負責人范競馬,邀請她參加重慶節日樂團的首次演唱會。這是她首次在重慶演出,演出了一首經典的中國歌曲《我愛你,中國》。
這場演出結束后,范競馬對朱麗葉贊不絕口,他覺得朱麗葉來一趟重慶只演唱了一首歌,非常遺憾,“我們應該專門給你安排一場獨唱音樂會。”他這樣告訴朱麗葉。
大約一個月之后,“朱麗葉的雅歌夢”中外藝術歌曲專場獨唱音樂會,正式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云瑚音樂廳呈現,這場獨唱音樂從各個層面來看都是大獲成功的。對于觀眾來說,他們在這場音樂的盛宴中,獲得了美的享受。而對于朱麗葉本人來說,她在演出之后有機會和觀眾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得到了很多正向的反饋。“剛開始我總是想著可以回到音樂會中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可是后來我又想可能我對這次音樂會滿不滿意并不是最重要的。觀眾通過我演唱的歌曲能夠觸動他們的心靈,那我覺得這次音樂會就是成功了。”她如是說。
作為迄今為止演唱中國藝術歌曲最多、最地道的外國職業歌唱家,朱麗葉演唱了大量中國古典藝術歌曲,在中國發展的十年間,她參加過的音樂會演出累計約75場,首次在國家大劇院演唱中國歌曲,就得到了中國觀眾的高度認可和喜愛,還曾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
朱麗葉曾與美國密西根大學職業藝術指導邱怡聯合錄制的唱片《千里之外》,收錄了兩組美國作曲家為中國古典詩詞譜寫的英文版藝術歌曲,對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和融合進行了開拓性的新創造。熱愛公益的朱麗葉,成為了中外文化民間交流的音樂使者。
十年之期
2011年,收到中國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的邀請,朱麗葉來中國參加由他主辦的國際年輕歌唱家藝術節《iSING!》。這是第一個邀請外國歌手來中國學習中國音樂、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藝術節。在那一年的夏天,她與參加這個藝術節的別的外國歌手一起每天在北京學習漢語,排練藝術歌曲和歌劇,參加有關的文化活動。
期間,他們還曾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這場音樂會令她至今記憶猶新。因為正是那一次表演,令朱麗葉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中國觀眾對她的熱情與喜愛。在演唱之前,她已經知道《我愛你,中國》這首歌對中國人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她非常緊張。但當她唱出第一句歌詞:“百靈鳥從藍天飛過……”全場觀眾忽然掌聲雷動,“要知道,平時美聲歌手很難遇到這種場面”,她解釋道,“所以你能想象得到,當時的我有多激動,我感覺那一刻我在臺上就是一個歌壇巨星。”
自那以后,她越來越鐘情與沉迷中國音樂、中文和中國文化。“我和我記得當時我對自己說過,‘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要每年都回來中國。’這句話真的靈驗了。”朱麗葉興奮地說。至此,她和中國結下了深切的不解之緣。
2014年,她獲得了“孔子學院獎學金”,再次回到中國,在上海同濟大學學習漢語。在同濟大學進修期間,她于國內知名的伴奏韋福根合作,成功地舉辦了她于中國的第一場中文藝術歌曲獨唱演唱會。此后,她更加專注于中文藝術歌曲的學習與表演。一年后的夏天,上海大學給她頒發了漢語獎學金,這給了她更多的往返于中國學習漢語的機會。
如今,朱麗葉每年都會收到很多關于到中國演出和到中國各地的音樂學院開設大師課程的邀請,她曾受邀“我唱國際”活動,參加中國各大電視臺音樂節目的錄制,還曾參加“國風雅歌世界巡演”,并在成都成功舉辦“朱麗葉的雅歌夢”個人獨唱音樂會。
2018-19年期間,資深導演和制片人曉君及其團隊聯系到朱麗葉,希望為她與伴奏邱怡策劃東北十個城市的巡回演出《朱麗葉-我愛你,中國》,演出再度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同時,經過多年學習,朱麗葉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和觀眾流利地交流了,這件事情也讓她感到興奮。她將中國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她說自己在這里找到了歸宿感。
“可能可以說我們(我和中國)是互相選擇的。”朱麗葉如是說道,“我真的覺得中國給了我很多發展事業的機會,對此,我非常感激,同時,每一次來中國,都讓我對這里的認識和了解多了一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感覺自己越來越深愛這里,這里的語言文化和熱情的人們。”
朱麗葉非常喜歡作曲家黃自寫的歌《春思曲》,這首歌的詞是韋瀚章寫的,音樂則來自作曲家丁善德,詞里描述的故事非常形象,很有意境,也非常打動她,她也很喜歡音樂中的旋律和和聲的用法。朱麗葉將中國藝術歌曲里的歌詞形容為“一首詩”,她在這樣的詩詞里感受到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美,同時也被歌曲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使她得以通過表演更好地詮釋出來。
融貫中西
作為一位來自西方的美聲歌唱家,朱麗葉長期在美國和歐洲生活、學習、工作,她對歐美古典藝術歌曲非常熟悉,但同時,她也非常擅于發掘兩種音樂之間的異同,總能精準而地道地詮釋中國歌曲的精髓,并甄選出最適合中國觀眾口味的演出內容與形式,這是她技藝高超之處。
朱麗葉在中國歌劇和西方歌劇表演之間發現了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兩種表演都融合了很多別的藝術形式——聲樂,器樂,觀賞藝術,舞蹈,服裝設計等等,而表演歌劇時就應該多使用這些藝術形式,因為歌劇要表達各種各樣深刻的感情,以及要講述復雜的故事。同時,演唱歌劇時不使用麥克風,也是中國與美聲唱法一致的。
但與之相對應,中國和西方歌劇表演也有區別。歌劇在歐洲的歷史已經有幾個世紀了,在傳統的表演方式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現在他們積極尋求創新,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新鮮的體驗,比如在服裝道具和講述故事方面嘗試使用現代元素。在美國,他們會根據故事內容選擇表演場景,而不只是在歌劇院演出。比如他們會在游泳池表演美人魚的故事。現在在美國性別和性取向是非常重要的話題,有些劇院開始讓女歌手表演傳統的男性角色。
而在中國,相對于別的藝術形式,歌劇的表演形式還比較傳統,并沒有反映出中國在藝術形式上的創新水平,在她看來,中國的作曲家們在歌劇的發展中肩負著重任。但是她依然非常看好歌劇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如今,朱麗葉更專注于中國藝術歌曲的表演。作為歌手,她的經驗和本能會引導她怎么更好地詮釋中國歌曲的精髓。而作為演唱中國音樂的外國歌手,她又會去思索自己的詮釋是不是地道和精準的,“我常常會通過觀眾的反應來找到答案。”她說,“同時,我覺得音樂是無國界的,全世界人們的情感也是無國界的,所以不同國家的人在聽同一首歌的時候,往往也會產生共鳴。”
此外,在選擇每一場的表演內容與形式時,朱麗葉會首先考慮觀眾類型,她會思考:他們是非常熟悉藝術歌曲還是對美聲唱法一無所知。“我是歌手,我也是老師。所以,我既想把我的表演呈現給我的觀眾,也希望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他們對藝術歌曲的興趣。”
其次,她也會考慮演出的場所。藝術歌曲是一種室內音樂,在歷史上,音樂家是在國王的城堡里表演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觀眾不多,音樂家和觀眾的距離很近,這樣很容易讓觀眾和表演者產生共鳴。“但是,如果我在一個能容納1500個觀眾的大劇院演出,可能我不會選擇演出很多藝術歌曲,反而選擇歌劇。”朱麗葉這樣解釋。
2020年,受到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朱麗葉原定于在德國劇院進行《魔笛》“后頁”的演出,不得不推遲。趁著演出取消,既是表演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和作家的她,又“閑不住地”和同事共同編著了一本名為《Singing in Mandarin:A Guide to Chinese Lyric Diction and Vocal Repertoire》的圖書,由美國Rowman and Littlefield出版社出版。
這是第一本教授外國歌手如何演唱中文藝術歌曲和歌劇的書,書中討論了美聲唱法里中文發音的特點和技巧,以及介紹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這是朱麗葉人生的另一個“偉大”目標——未來幾年,她計劃繼續教授外國歌手怎么唱中文歌。
哈爾濱音樂學院的大師課
今年秋天,如果德國劇院重新開放營業,朱麗葉可能會回去繼續扮演“后夜”的角色。而對于在中國的演出和教學,朱麗葉也在今年春天,才終于迎來了再一次回歸的機會,“到上海的時候,我喜極而泣。”她感嘆,“每次回來中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會這里發生什么事情,但是我就是覺得很開心。我非常期待再次回來中國,中國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