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符號代表著哪些意義
音樂符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符號。它從不說話,但每個人都能聽懂。
音樂藝術生動、傳神、空靈、抽象;它可以給人一種直接的感覺,而不需要口譯和翻譯的幫助,它經常讓人感到深刻、崇高、困惑和難以形容。因此,這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藝術往往被說成是“不可理解的”,尤其是一些器樂作品。為什么音樂這么感人?它如何表達自己?區分復雜類別風格的線索有哪些?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情感的積累,也需要理性的把握。確切地說:你的感受可能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只有你知道的,你才能感覺更好。音樂——由作曲家精心譜寫,經表演者精心演唱和演奏后呈現給觀眾的音樂,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聲音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流動的、組織良好的聲音過程,具有一定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并與各種元素相結合。它繼續蓬勃發展,作用于人們的聽覺,引發人們相應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和聯想。從這一概述中,我們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音樂的主要藝術特征。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聲音作為音樂藝術的素材,是一種脫離自然原型的特殊聲音系統,這是音樂區別于其他藝術的特殊性的根源,也是音樂諸多藝術特征的根源。音樂不同于口頭技巧,戲劇和影視中的“音效”。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門類,表現力很強。
首先,因為它存在的物質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聲音;它們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經過反復選擇,經過各種加工整理而保留下來的一些特殊的聲音。它們源于自然和社會生活,但又超越了‘自然客體’的屬性。比如從高低來看:過高過低、聽不清、不方便準確控制的聲音相繼被淘汰,留在音樂中使用的一般都是現在鋼琴上能彈奏的88種聲音。這88個音符各有固定音高;它們從低到高依次排列,成為“音柱”。根據振動頻率的多重關系,將列車中的聲音分為若干組。每組——即每一個‘八度’按高低等距離分為12個半音,其中7個音稱為‘基本音’如鋼琴上的白鍵音),其余5個音稱為‘變音’如鋼琴上的黑鍵音),這7個基本音用固定的名稱——C、D、E、f來命名,變音級的名稱是在基本音級上加‘上’和‘下’來稱呼的。例如‘向上C’C),向下D’b D),向上D’D),向下E’bE)等。為了方便演唱,每個聲部都有“點名”,分別是:Do、Re、Mi、Fa、Sol、La、si。“聲調序列”等的形成只是聲調在高低層次上的初步組織。火車里聲音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每個聲音都有相同的意思。然而,這些相互平等和孤立的聲音不能表達音樂的思想和感情。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組織:以一個音為穩定音,其他音按照不同的傾向關系與穩定音相連,形成系統模式。
模式有很多種,現在廣泛使用的模式有:西方大、小模式;五音中國漢族、其他民族調式等。調式系統中的音調稱為“調式電平”。除了按各自的系列命名之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等。它們也有特殊的名字。比如大調式和小調式的每一組聲調叫:主音、上主音、中音、從屬音、從屬音、下中音、主導音。調式系統中的音位不再僅僅是音高關系,還構成了旋律與音程的關系。在音準穩定不穩定的基礎上,將旋律和音程縱橫結合,形成多聲部——和聲和復調……這些都是音準的一些選擇和處理。同時在長短方面進行加工,形成節奏和節拍體系;對音質和音色進行選擇和處理,形成不同含義的各種子系統,如“音樂流派”、“聲音流派”、“聲部”、“樂器組”。對這些方面的選擇和加工形成的‘音樂聲音’的整體體系,其聲音的優化程度、美化程度和可操作性程度;運動中的穩定與不穩定、平衡與不平衡、緊張與放松等內在動力與邏輯、色彩、力量等。——一整套的表現,不僅走火入魔,還得到提升和加強。對它的掌握和運用越來越能反映人們的自覺愿望和要求。這種聲音,也只有這種聲音,成為了音樂藝術的素材第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展示要在一定的過程中完成。音樂藝術特別活潑活躍,尤其具有“動切”和“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為什么呢?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這樣思考:為什么音樂的表現力比色彩的表現力大那么多?結論是-因為它是暫時的。事物存在于運動之中,人生活于運動之中,人對事物有一個感受和認識的過程,人的思想感情的深化和發展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因此,通過聲音運動過程表現出來的音樂藝術,對反映動物、表達發展深化的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適應性。反過來,音樂在欣賞過程中的這種“特殊適應性”又轉化為一種特殊的感染力。例如:欣賞一幅攝影或繪畫《晨曦》寬闊的近景和遙遠的天空,金色和深紅色的光線涂抹著日出,蔓延到大地。構圖簡潔明快,形象活潑優美。從建筑的輪廓,道路的整潔,路邊的花草,人物的眉心,都可以看到生機與繁榮。然而,地球是如何在晨光中醒來的,生命力是如何澎湃的.要進一步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欣賞者就要發揮想象力,設身處地,讓屏幕上的一切都活躍起來去欣賞。但是欣賞音樂作品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聽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爾金特》(Op.46)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歌《朝景》笛子在中高音區演奏四小節樂句,68拍柔和,E大調明亮,旋律線條清晰流暢,音色清亮,曲調委婉,在木管長音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甜美、暖心隨后,在雙簧管降低8度的中音區演奏了這段旋律,弦樂組接管了背景中的長音。然后,這兩句音樂上移大三度,在G大調上重復。
經過在B大調短暫停留過渡,這一旋律又由整個弦樂組在E大調上奏響。曲調引伸,音區擴展,織體綿延,和聲、調性的轉換等等,這一切融成一體,注入人們的心田。于是,人們感受到的不是一個靜止的'朝霞滿天'的畫面,而是個有變化的過程,光線'在變,色彩'在變,溫度'在變,由太陽'吐露微明'到'噴薄欲出'到'冉冉升起',勃勃生機也由萌動、積蘊到習習涌動……這些感受獲得于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也正是音樂展現的過程,二者同步。音樂藝術有一種引人"介入其中"的力量。這是因為音樂的律動和起伏,會自然誘發人體運動機制產生變化、與之相應。一支隊伍集合起來出發行進,沒有人喊"一二一",眾人的腳步自然走不齊。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