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用音樂凝聚中國力量
冼星海指揮魯藝首排《黃河大合唱》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到一位中國音樂家在阿拉木圖創作一系列音樂作品,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的故事。這位音樂家就是創作出了《黃河大合唱》等數百首優秀音樂作品、被毛澤東稱為“人民音樂家”的冼星海。
立志創作中國的交響樂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門海邊一個漁民家庭里。1928年,他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 習。冼星海雖然出身貧寒,但志存高遠,他的人生理想是創作出中國的交響樂,使中國成為世界音樂強國。為了實現人生理想,1929年,冼星海只身到法國勤工 儉學。他靠在餐館跑堂、在理發店做雜役等維持生活。他在塞納河畔梧桐樹下幾次暈倒,險些被法國警察送進陳尸所。最終他考入巴黎音樂學院,為理想的實現邁出 了堅實的一步。在那里,他根據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創作的奏鳴曲《風》,排上了巴黎音樂學院新作品演奏會節目單,這在巴黎音樂學 院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1935年夏,冼星海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啟程回國。消息傳到上海,有的報刊發表文章,稱他是“一位從艱難困苦里斗爭出來的作曲家”,是最有希望的“東方青年作曲家”。祖國需要這樣的青年人,冼星海也想大干一番。
為民族解放譜寫樂章
冼星海回到上海后,竟受到一些人的冷遇。當時音樂界大權掌握在外國人手里,他們看不起中國人。冼星海想舉辦一次個人音樂會,可找了幾個樂隊,都 被拒絕。他多么渴望有一天能走上舞臺指揮中國的樂隊,演奏中國音樂家的作品啊。他感慨道:我看透了現實,今后不能沉湎于國際音樂家的幻夢之中了。我要為革 命,為民族解放譜寫樂章,為人民大眾寫出戰斗音樂作品!
這時,冼星海結識了田漢、賀綠汀等進步音樂家。他拒絕了國民黨宣傳部的高薪聘請,決心為發展民族音樂事業獻身,冼星海開始為進步電影譜曲。他與 田漢合作為電影《青年進行曲》創作了主題歌:“前進,中國青年!抗戰,中國青年!中國恰像暴風雨中的破船,我們要認識今日的危險,用一切力量爭取勝利的明 天。”這部影片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第三天上映,這首歌也立刻引發了群眾的共鳴,很快流傳開來。此外,他還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話劇《復 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
全國抗戰爆發后,冼星海參加了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進行抗日文藝宣傳。
有一次,冼星海參加上海學聯到郊區救亡宣傳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派保安隊到現場阻止學生,雙方對峙劍拔弩張。這時,青年詩人塞克把自己寫的一首詩 交給冼星海。冼星海懷著滿腔激憤,朗誦了兩遍,倚墻只用了5分鐘就寫出曲譜:“槍口朝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這首《救國軍歌》當場 在學生中唱響,隨后在場的老百姓甚至連保安隊的士兵也跟著唱,很多人邊唱邊流淚。
1937年8月,冼星海隨救亡演劇隊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傳演出。他奮不顧身,一邊創作,一邊組織演出。這時候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在 華北后方逐漸展開,全國民眾深受鼓舞。冼星海馬上創作了《游擊軍》、《到敵人后方去》等抗戰歌曲,歌頌游擊戰。流傳最廣的要數《在太行山上》,這首歌激昂 雄壯,極大地鼓舞了太行軍民,許多男女青年聽到這支歌曲,成群結隊向敵后方奔來,太行山已經不只是個地理名詞,而且是個光明的象征。
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除了正面表現人民群眾抗日斗爭的歌曲外,還有表現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采用特定 的勞動音調和節奏寫成的《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以及為抗戰中的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歌》等。 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抒發了人民對革命的熱切情感。
冼星海在參加抗日救亡的活動中,深深感到,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說:“我要到延安去,那里才是抗日的中心呀。”
在延安進入創作巔峰期
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等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經他譜曲,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在聽他朗誦《黃河吟》,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時,產生共鳴,很快冼星海就創作出了《黃河大合 唱》這一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1周年晚會上,冼星海指揮40多位熱血青年演奏了《黃河大合唱》,當時樂隊只有兩 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支撐,打擊樂器由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出來的效果,但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這些熱血青 年放聲高歌。在場的毛澤東聽后連聲叫“好,好,好”。周恩來說他“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爭最 前線。《黃河大合唱》的雄壯音樂,是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者的怒吼,是人民群眾不屈不撓反抗精神的體現。這一組歌曲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把全中國人最關心 的事、最強烈的情感通過音樂表達出來,那就是:抗日,中國要崛起!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
1945年10月,冼星海病逝,年僅40歲。延安各界為冼星海舉行追悼會時,毛澤東親筆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