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藝苗:音樂教育是我們這個年代的剛需
當今中國,致力于做音樂普及的人士,一定有田藝苗的姓名。她見諸報刊的專欄文字、她的公眾號、她的音頻課,是許多向往古典音樂但總心懷敬畏之人的入門課。田藝苗用她清新的形象,自然的筆法,娓娓道來的訴說,打破了這層距離感,告訴人們,古典音樂離我們并不遙遠。
田藝苗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也是本次郎朗杯鋼琴大賽的評委之一。“我在深圳、上海看過不少比賽,這次感覺特別專業,選手水平非常高,5月8日的決賽,難分上下。”5月9日,田藝苗在甬接受了記者采訪。
功夫在詩外
“我對比賽時小朋友印象特別深,他們可能只學了四五年,展現出的能力、天分讓我們非常震撼,未來可期。”田藝苗覺得,許多孩子在音樂上的表現、技術上的精確度、專業上的訓練都很好。
音樂是有生命的,有外在表現,也有豐富的情感細節。“學鋼琴是學音樂的好途徑,通過一門藝術,就可以學和聲、學復調、學對位,學音樂的結構、音樂分析。”田藝苗建議,“學鋼琴的孩子應該多學一些樂理,大部分作曲家都是鋼琴家出來的。”
5月8日晚,俄羅斯鋼琴家帕維爾·納塞斯安與寧波隔空連線,帶來一堂線上音樂課,深入淺出的講解令許多人印象深刻。“音樂教學就是這樣,會關注音樂發生的背景、作曲家的性格,不同年代的音樂有不同的風格,彈琴的人肯定要理解當時的背景,才能讓音樂遵守作曲家的意圖。”
學藝術是提升自身素養的過程。無論是當評委還是作為藝術普及的推廣者,田藝苗始終覺得,一個人“見多識廣”很重要。她建議孩子們加強閱讀,多看一些好的電影,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藝術從業者特別講究“功夫在詩外”。
音樂教育是我們年代的剛需
田藝苗的身份很多,音樂作家,作曲博士,國內古典音樂課程首席IP,《歌手》等綜藝節目的專家評審。她創立的《穿T恤聽古典音樂》沙龍講座,在文藝青年中具有廣泛影響。
2016年,田藝苗在喜馬拉雅FM推出付費課程《古典音樂很難嗎?》,銷量破千萬。
“網絡時代對藝術普及有利。其實大眾藝術教育從來沒有停止過,所有的音樂家都在擔負一部分的藝術普及工作。只是我們的前輩、可能更多在少年宮、在大學授課。網絡,讓時空的界限被打破。”
田藝苗說自己以前一本書賣到5000冊到10000冊銷量算很好,而現在,一檔喜馬拉雅的音頻節目可以賣到56萬份。“身在各地、不同領域,對古典音樂感興趣的人都會來聽一下,上網畢竟比去劇院方便多了。”田藝苗笑說,“音樂教育是我們年代的剛需,社會需要這個東西。”
田藝苗與寧波也有緣。采訪的最后,她告訴記者,作為臺州人,“我小時候,大約12歲,第一次參加全省鋼琴比賽就是來寧波,那個時候,我只知道寧波、杭州是最好的。”她也是在寧波認識了指引自己進一步深造的老師,田藝苗有所感悟地說:“一個城市的音樂水平好不好跟老師有關,是寧波開闊了我的眼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