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傳承古老藝術 讓昆曲的韻味在“云”上流轉
“《林沖夜奔》這場戲有3個不同的版本,穿戴打扮各不相同,怎么演繹也各有講究……”昆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柯軍正在錄制一門關于昆曲的專業課程,只見他邊講解、邊表演,聲情并茂,精彩紛呈。作為江蘇開放大學的客座教授,柯軍將昆曲知識梳理成系統的體系,并制作成課程,利用江蘇開放大學的線上平臺,讓昆曲的韻味在“云”上流轉,使古老的藝術煥發青春活力。
從昆曲藝術殿堂走向教育課堂昆曲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由于屬性高雅,常常曲高和寡。柯軍一直為昆曲的傳承與傳播殫精竭慮。有一次,他聽到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小山說,昆曲特別好,但是門檻高,恨不得要自帶梯子。這個門檻長期橫亙在想要了解昆曲的人面前。如果沒有“架梯子”的人,很多人可能望而卻步,錯過了欣賞和愛上昆曲的機會。而昆曲從業者要做的,就是要為昆曲藝術“架梯子”,讓更多人欣賞昆曲風光。
如今,“架梯子”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在線課程與昆曲藝術一拍即合,碰撞出奇妙的火花。2021年,柯軍攜手江蘇開放大學,將昆曲藝術的博大精深、藝術家對昆曲的感悟思考、傳統戲曲在當代的追尋探索等一一融匯,制作成體系化、學術化的課程——“昆曲傳承與創新”。
昆曲在線課程沒有門檻,敞開懷抱面向各類對戲曲文化感興趣的人群。戲曲演員們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喜歡昆曲的普通人、在校大學生等群體,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參與學習,了解昆曲知識,增強鑒賞能力。
這門課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上線,課程制作者邀請了一部分戲曲從業人員觀看了教學樣片。其中,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員丁俊陽看完后激動地說:“通過在線課程的方式聆聽柯軍老師的講課,我對經典劇目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自己的表演實踐也有一定幫助。”
江蘇開放大學藝術學院戲曲藝術系主任程狄表示,該課程打破了常見形式,從授課者所表演的具體劇目出發,為專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示范,也為更多喜歡戲曲的群體解讀了傳統繼承與現代轉化是如何銜接、平衡的。
讓古老藝術成為“活得很青春的文化遺產”
作為昆曲非遺傳承人,柯軍堅持挖掘、保存和傳承折子戲,并不遺余力拓展傳播形式。在傳統昆曲程式和唱腔的基礎上,柯軍以“最先鋒”的形式傳承“最傳統”,用“先鋒昆曲”讓昆曲這一古老的戲種在當代煥發活力。
上述“昆曲傳承與創新”課程則是柯軍的又一創新嘗試。通過制作在線開放課程,他系統性總結昆曲表演藝術理論,積極探索戲曲藝術發展的現代化和可持續化。柯軍希望昆曲成為“活得很青春的文化遺產”。
“柯軍的這門課程融合了他個人多年的舞臺經驗和對昆曲的深厚理解,在戲曲普及方面有很大的意義。”國家一級演奏員、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音樂總監孫建安說,通過線上課程傳播昆曲文化,在更多人心中播撒下昆曲的種子,讓大家領悟昆曲的獨特韻味。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員楊陽認為,柯軍老師的這門課意蘊深長,呈現了昆曲之美,但更多的是去尋找戲里深處的哲學思考。
打造昆曲藝術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去年,江蘇開放大學教師朱云濤的“昆曲”課程被評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這也是國內首個由開放大學主持建設完成的。此外,江蘇開放大學在建的昆曲系列課程,包括國家一級演奏員遲凌云的“昆曲音樂”、著名表演藝術家龔隱雷的“昆曲唱腔”等課程。這些課程對昆曲藝術進行系統性闡釋,從而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在戲曲藝術領域和教育領域都是一種創新。
“昆曲藝術需要江蘇開放大學這樣成熟的平臺,讓它更好地走向大眾。江蘇開放大學也需要博大精深的昆曲藝術,通過建設特色專業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柯軍指出。
江蘇開放大學副校長張曉說,江蘇開放大學是江蘇省第一家開設戲曲相關專業的高等學校,學校從零開始,建設戲曲專業、昆曲系列課程,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尋找新的時代契合點。
“很榮幸能邀請到昆曲界的‘大拿’,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說,江蘇開放大學在在線教育領域已有一定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也搭建了優秀的平臺。希望能借助平臺優勢,建設出集百家之長、面向社會、沒有門檻的優質昆曲系列課程,積極擔負起高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使命,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