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外的藝術教育現狀 推行美育大勢所趨
自去年10月兩辦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來,藝術教育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地位,對于藝術教育的在國內發展的討論不絕于耳,有共識也有爭議。
今天分享一下部分發達國家在藝術教育方面的政策、理念和形式等,給大家多一點借鑒和參考,中國的藝術教育想要更好的發展,了解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和理念必不可少。
01 美國要談國外的藝術教育,美國是少不了的。 美國作為當今 世界 強國之一, 其藝術教育也同樣走在世界前列。
美國的教育決策者很早就普遍認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1994年美國就通過立法程序制訂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將藝術列為美國中小學的核心學科,與其他七門核心學科放在同等地位;同年,美國“全國藝術教育協會聯盟”制訂了《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了藝術課程內容包括的門類,提供了藝術課程與教學方面的系統方案,進一步使得藝術教育規范化、標準化。
在教學上,美國的藝術教育更強調創造性原則,主張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在美國幼兒園、小學校園里,在樓梯間的墻面、教室的桌椅上,處處都能看到學生的藝術作品,學生在這種藝術氛圍濃厚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就被熏陶了。藝術課考核的也會采用多元和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發現藝術、創造藝術。
在美國藝術教育普及和深入的過程中,基金會等非盈利組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些基金會往往在調動多層面的社會力量方面有著強大的號召力,每年它們也可以向聯邦政府申請藝術教育獎勵或補助,用來策劃一系列可持續的藝術教育項目。
在美國人看來,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科技創新性人才,而藝術教育可以幫助人們獲得這種創新創造的能力。正是注意到這點,美國才不斷地自上而下地推行藝術教育,而且,藝術對于孩子也是一個更好地認識自我、觀察世界的工具。
02 德國德國是歐洲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從音樂領域的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到文學領域的歌德、席勒、托馬斯曼,再到現代的包豪斯設計風格……可以說,德國的藝術設計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在德國,藝術教育是貫穿一個人的終生的。 在幼兒園時期,繪畫是最重要的課程,在繪畫過程中會穿插自然課、文學課等,在孩子看來這些課都只是繪畫的一部分,所以藝術在幼兒園時期是孩子溝通和表達的渠道。 到了小學和中學,藝術和文學、社會科學等學科一樣都是必修的學分。
德國的藝術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思考能力,給孩子廣闊的思維空間,比如學習色彩搭配時,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哪些顏色搭配會好看等等。在教學方式上,德國的藝術教育課堂會更貼近自然和生活,比如會通過參觀巧克力博物館,了解巧克力的全部制作過程,畫出自己想要的巧克力形狀等。比如參觀汽車博物館,畫出汽車的進化過程等等。
都說世界的文化在歐洲,歐洲的創新在德國。 正是德國科學前沿的教育理念,培養出富有創造活力的人才,而藝術教育是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關鍵點之一。
03 法國作為世界文化藝術界風向標,法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藝術遺產,文化藝術的繁榮使得法國在建筑、時尚、設計、視覺與平面藝術等各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世界領先地位。
法國第18任總統戴高樂曾說過: “藝術是真正能夠驅動民眾敏感度、想象力和創造力最重要的工具。 ”這樣的觀念帶來的是長久以來法國政府對文化藝術的重視。
法國的藝術教育從幼兒園至高中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依次遞進。 比如幼兒園時期注重藝術啟蒙教育,學習范圍包括視覺藝術(畫圖、雕塑、繪畫、攝影、電影、漫畫、圖形藝術、數字藝術)、聲音藝術(歌曲、器樂和聲樂)和表演藝術(舞蹈、戲劇、馬戲團藝術、木偶)。 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廣泛接觸藝術,增進幼兒的行動力、表達力與理解力。
到了中小學階段,在藝術啟蒙的基礎上,著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引導學生主動參加藝術活動,所以在法國,兒童、青少年前往博物館、文化藝術場所開展自主活動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相比于歐洲其他國家,法國的藝術教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法式教學法,自由奔放,課堂模式也不局限,會把課堂交給學生來發揮,也會直接把課堂搬到美術館。
都說法國人天性浪漫,想來跟他們從小在這樣一個自由浪漫的藝術氛圍里成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吧。
04 日本說了幾個歐美發達國家的藝術教育了,再來看看鄰國日本的。
日本的中小學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872年《學制》的頒布,第一次正式將美術、音樂等藝術教育科目納入教課范疇。 二戰后,日本不斷地借鑒西方的藝術教育理念,通過本土的教學實踐,最終形成了日本特色的藝術教育模式。
日本2017年修訂版《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對各個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教學目標進行了詳細說明。
小學階段通過表達和鑒賞活動,培養日常生活中與音樂、美術等相關的資質與能力; 中學階段除了學習基本技能外,還強調對藝術文化的理解、對藝術創作能力、更深層次鑒賞能力的培養; 高中階段深化小學與初中教學目標,重視綜合能力與思維的培養。 每個階段藝術教育的目標清晰明確,且呈循序漸進的特色,可見藝術教育在日本教學體系中的成熟度。
總之,日本的藝術教育目的不完全在于培養專業人才,注重通過藝術形式來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感性認識,養成內心充盈的生活與社會態度。
05 其他國家除了上面介紹過的國家,還有很多在藝術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體系的國家。
英國 ,建立了從幼兒園到成人的完備的藝術教育體系,藝術課程有學分考核制度,每個學期,英國寄宿學校都會舉辦大量學生作品展覽、演出和音樂會,邀請學生、老師和家長共同參加。
加拿大 ,藝術教育跟其他學科一樣,也是系統教學,遵循著從Research(調研)-- Artist Study(藝術家學習)--Brainstorm(頭腦風暴)--Creation(創作)的過程來完成作品,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系統化的思維模式,不僅去創造,也知道創作的來源和其中過程。
匈牙利 ,有著名的“柯達伊教學法”,這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被匈牙利政府普遍應用于學校音樂教學中。
波蘭 ,歌劇教育十分出名,每年劇場的演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部分歌劇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為了培養青年一代的藝術素養。
看過了這么多國家的藝術教育方式和理念,不難看出國外的藝術理念雖各有不同,但都強調的不是把孩子培養成為藝術家,而是培養他們對藝術感知力和鑒賞力,他們的藝術教育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
當然,國外的藝術教育方式不一定適合我們,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讓孩子學習藝術在國內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