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把黨史學習教育搬進了思政云課堂
《禮記·樂記》中講到:“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音樂,是有溫度的,能直達人心;是有力量的,可以鼓舞士氣。音樂的教化作用不容忽視。
去年3月以來,黨史學習在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泛開展。由于受疫情常態化影響,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把黨史學習教育搬進了思政云課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如何做好“音樂中的黨史”大文章?這個問題,該音樂學院師生們一直在思考。
日前,杭師大音樂學院給出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方案:用歌聲重溫黨史,選拔整理學生們的優秀作品,計劃推出“重溫黨史 歌詠中華”演唱集。
杭師大音樂學院表示,學院號召學生用歌聲重溫黨史,使學生通過演唱的方式了解和熟悉黨史,感恩中國共產黨的恩情、銘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進一步豐富思政課堂內容。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耿明峰說:“對于音樂學院學生來說,結合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尤其是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用音樂重溫黨史、銘記黨的歷史故事,是開拓思政課堂的一種新的形式。”
“我們希望通過演唱老一輩藝術家紅歌的形式,形象、生動、正確的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起源和發展,希望大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唱響歌曲藝術家們從中國共產黨1921年建黨開始、從抗戰到中國解放、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及從改革開放到現代化的不同時期創作的歌曲,讓學生更生動、全面地領悟和學習黨史。”耿明峰說道。
具體操作上,杭師大音樂學院讓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演唱自建黨以來老一輩藝術家創作的經典紅歌。
師生們告訴記者,他們將紅色經典作品進行了新一輪的表演形式的創新演繹,唱得動聽的同時,演唱者們還要深刻理解歌詞背后的故事。
大一學生何明暉演唱了歌曲《映山紅》,她說:“這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插曲。優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詞,表達了人們對紅軍的熱愛。《閃閃的紅星》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而《映山紅》創作者傅庚辰正是在一次音樂組開會時,發現《閃閃的紅星》中有一段描述少年英雄潘冬子母子的對話以及母親犧牲后對潘冬子給予厚望時的感觸,才將這段文字創作成歌曲。”
何明暉感慨道,雖然現在的中國年輕人遠離戰爭,但她希望通過演唱《映山紅》,學習潘冬子及其母親為抗戰勝利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學習黨史、銘記歷史,感恩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下一步,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還將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舉辦思政云合唱、云舞蹈以及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等專業思政課堂和主題演出,讓同學們知黨史、懂黨史,做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大學青年。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