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人民音樂家呂其明:心中想著人民,會一直寫下去
作曲家呂其明昨接受媒體采訪。
半個多世紀前的冬天,上海一間朝北的小房間里,35歲的呂其明奮筆疾書,短短一周寫就《紅旗頌》。2021年的春天,上海愛樂樂團將再次奏響這部紅色經典,并首演呂其明以90歲高齡譜寫的新作《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以及眼下正夜以繼日改寫的弦樂合奏《祭》。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典劇目展演季”的壓軸演出,這場音樂會將于4月29日亮相上音歌劇院。
“我今年91歲了,能夠活到今天,我是一個很幸福的老人。但是,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走到今天,有很多戰友倒下了,他們沒有活到今天,其中包括我的父親。”昨天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典劇目展演季”發布會上,這位人民音樂家說起創作心得時說,如果沒有千百萬個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國的誕生。呂其明深情思考,要做點什么。建黨百年之際,他決定改寫弦樂合奏《祭》,獻給為民族解放而捐軀的烈士們。
《祭》的修改,醞釀于今年春節期間。“我看到我們國家脫貧攻堅、防控疫情的報道,非常歡欣鼓舞。有一個晚上,我一直激動到晚上十二點,通宵未眠,由此及彼,我想到了為新中國誕生而犧牲的烈士們。” 《祭》這部作品,飽含著呂其明對包括父親在內的革命先烈的緬懷。抗戰時期,呂其明的父親呂惠生曾是新四軍第七師皖江抗日根據地行政署主任。“我父親一生清正廉潔,一身正氣。正如他在日記中寫下的:‘革命事業,就是我的生命,為了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呂其明回憶,1945年抗戰勝利后,我軍戰略轉移,在北撤途中,由于叛徒出賣,父親不幸被捕。在獄中,呂惠生寫下大義凜然的詩篇:“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煙塵開敵后,擾攘展民猷。八載堅心志,忠貞為國酬。且喜天破曉,竟死我何求。”在刑場光榮就義時,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43歲,他走完了自己的光輝一生。
“我是共產黨員,只要身體好、腦子好,就會一直寫下去,我還年輕,繼續為黨工作,是我應盡的責任。聽眾喜歡,我就很高興。”90歲寫《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91歲改寫《祭》,藝術家眼底與心底充溢的,依然只有精神的豐碑,無關名利。“《祭》這部作品對我來說,和《紅旗頌》《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有同等重要的分量。”呂其明動情地說,幾十年來他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音樂為祖國為人民為黨創作。“《紅旗頌》大家為什么喜歡?我對祖國、對人民、對黨、對紅旗的感情,和人民對黨、對紅旗的感情,在這部作品里找到了交匯點和共鳴,所以聽眾聽了很激動。我也希望今天的作曲家創作時,心中能多想著人民。”
這幾天,得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回信,作為一名曾經的新四軍戰士,呂其明分外激動,特意寫下《回信有感》,表達了一位老一輩文藝工作者的初心與堅守。“我親眼見證了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現在的生活、醫療、居住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我衷心向黨和政府,向總書記表達感謝。”呂其明備受鼓舞,“雖然我已耄耋之年,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用優美旋律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人民,能為黨和人民多做一點有益的工作,是我一生的藝術追求。”他說,他會繼續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努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