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家丁善德之女丁芷諾:回憶我父親的藝術歌曲
日前,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攜手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和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繹馬勒和丁善德的藝術歌曲,精美動情的音樂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也使我浮想聯翩夜不能眠……藝術歌曲是古典室內音樂中一支燦爛的花朵,是音樂與詩歌高度契合的意境再現,也是人聲與器樂(一般是鋼琴或管弦)珠聯璧合達到的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它要求欣賞者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能夠感受其中深刻的內涵。舒伯特的“魔王”描述了一個父親將要失去孩子的恐懼。門德爾松“乘著那歌聲的翅膀”令人心曠神怡……父親寫作藝術歌曲還是在建國初期,新中國的誕生使老百姓由衷地歌頌領袖歌頌黨,男高音歌唱家蔡紹序熱心中國歌曲的演唱,在蔡先生要求和啟發下我父親和蔡先生一起推出了一批民歌改編的歌曲如:“太陽出來喜洋洋”“槐花幾時開”“瑪依拉”等藝術歌曲。父親認為表演者向作曲者提出要求是促進創作的好辦法。
我還記得,大約是1980年上海之春期間,有一天回家,還沒進門就聽到了從屋內飄來的極為美妙的女高音的歌聲,原來她就是著名歌唱家張權。她正在唱著的是我父親根據湖南民歌譜寫的“想親娘”,這首歌是我父親1956年寫成的“中國民歌五首”中的一首。她的演唱讓我淚水滿眶一輩子難忘:在我姐丁柬諾的鋼琴伴奏手指流動的音符襯托下,她演繹民歌的歌詞:“娘想兒來想到老,兒想親娘哭斷腸”——這是一幅戰亂時期游子歸鄉不得的無奈傷痛,是怎樣的藝術感染力!
還有一次,周小燕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劉捷來到我家。劉捷要參加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國際聲樂比賽”,該比賽規定,參賽選手要演唱一首本國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周先生為此來找父親,希望他能為劉寫歌。根據周先生的要求,考慮劉捷男高音演唱風格的特點,一首《上高山望平川》的藝術歌曲就這樣量身定制誕生出來了。
父親所創作的藝術歌曲有三十多首,不僅采用了中國民歌,也從不少我國詩人的詩詞中獲得靈感,如:“愛人送我向日葵”、還有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在國慶日有感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中秋寄懷”,他還為毛主席的多首詩詞譜曲,寫下“贊周總理”等。他的藝術歌曲幾乎反映了新中國建立后多個時期的方方面面,所采用的作曲手法也是多種多樣。有樸素的民歌風,也有采用歐洲近現代的作曲技法!八{色的霧”歌詞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描繪建設事業的興旺,父親在音樂中也采用了多層次的音色,為歌曲表達了深層的意境。改革開放后創作的包括遙望、撒尼女、夫妻船、蝴蝶泉、茶花五首歌曲的“滇西詩抄”組歌更是在思想解放打破禁錮狀態下的大膽創新佳作,深情地描述了云南少數民族地區人文景觀。
在父親所創作的交響樂、合唱、室內樂各種音樂體裁中,持續時間最久的便是鋼琴作品和藝術歌曲,鋼琴作品是從他學習作曲開始就創作的,這當然和他早年是位鋼琴演奏家,是中國開鋼琴獨奏音樂會的第一人有關,而藝術歌曲也和他早期學習音樂的經歷有關:他出生在昆山小鎮,幼年喪父,熱愛音樂偷偷自學獲得母親的支持,十六歲時懷著母親縫在內衣的十幾個銅板到上海報考蔡元培剛剛建立的國立音專,當時連鋼琴也沒見過的他報考的專業便是聲樂和琵琶,因此對于歌唱和中國民間音樂是懷有很深的感情的。
上海交響樂團的這次演出,余隆邀請了作曲家鄒野將父親的幾首獨唱歌曲改編為管弦樂伴奏,色彩豐富,立意更高,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我曾經有過不很情愿地去聽某些為紀念先輩而舉辦的音樂會,演出者大概是幾天前才拿到樂譜,為完成任務怱怱上臺,也不知這樣的紀念音樂會想達到怎樣的效果?給人的印象無非是:中國作品不如外國作品好聽。其實,經典的世界名作正是經歷了幾百年數代音樂家的演繹和加工,才達到今天的境界的。
我十分贊賞年輕一代認真對待和珍愛前輩遺產的基礎上辛苦的付出,只有這樣中國作品才能以高質量,高水平的面貌被廣大聽眾接受和喜愛,中國的音樂事業才能不斷積累、成長和向前發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