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箏派傳人饒蜀行:走出國門將中國的傳統樂器帶向西方
以下內容為廣東客家箏派傳人、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兼職副教授饒蜀行演講實錄:大家好,我是饒蜀行,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
相信很多朋友對廣東音樂并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我們在春節晚會上,經常會聽到一首熟悉的樂曲:《步步高》,旋律是很歡快的。
這是廣東非常經典的傳統音樂作品。
今天我想通過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中多關注身邊的這些傳統音樂文化。
與古箏的不解之緣也許有些朋友想知道,為什么我會成為一名音樂家?
其實毫不夸張地說,從我出生那一刻起,我的生命注定和古箏還有音樂有一段不解之緣。
大家看看這張照片,這是我的祖父,名字叫饒從舉,他出生在1897年,在民國初期,他已經是廣東大埔的一位音樂名家。
在1956年,他代表廣東客家漢樂,去赴京演出,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的音樂匯演,當時還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
下面這一位是我的父親饒寧新。他是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的古箏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古箏界公認的廣東客家箏派代表人。
所以,我在這種家庭環境里面長大,成為一名音樂家,應該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反過來說,要是我沒有成為音樂家,我倒覺得是有點意外了。
這是我6、7歲小學時候的照片,那時候我住在廣州的北京路附近。
我小時候學琴比同齡的小朋友要學的快,倒不是我天賦異稟,而是因為我經常跟隨我的父親,去聽他的排練、演出,還有上課,我都一直跟著他。
所以在這種長期耳濡目染中,我學琴自然會比較順手一點。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父親的同事在聽完我的演奏跟我父親說,閉著眼睛聽你兒子彈琴有點像老頭,很老練的那種感覺,但是睜開眼睛看到這是個小孩,乳臭未干。
我跟古箏其實真的就像一對朋友,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心里面說不出來的話,或者是表達不出來的意思,我用古箏就能表達非常流暢,這真的是我們的緣分。
這是我和我父親平時上課和排練的一種自然狀態,真實狀態就是這樣的,因為我父親上課是用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就是跟我合奏。
音樂學院的學生上專業課是怎樣上的呢?
比如一個學生一周有兩節專業課,然后就在某一天去到琴房,老師給他上完課,就回去自己練了,然后下周回來復課。
而我是怎樣呢?隨時隨地,天天都在上。
因為我在練琴的時候,我父親有意無意地在聽。
他覺得不太對的時候就拿著手上的椰胡,然后就走進來,就說“我們來合一段。停,你這里不太對,再聽我拉一遍,還不太對,來,我來彈給你聽。”
這樣的一種上課方式,類似于我們口傳心授的這種教學方式,讓我對我們廣東的漢樂,也就是客家音樂,還有廣東音樂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
剛才的這種合奏方式,其實也是我們舞臺上所呈現的一種方式。
下面我想播放一段我們在星海音樂廳,我跟我父親的一段合奏視頻。這首樂曲同樣也是廣東音樂,叫做《連環扣》。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這首廣東音樂,其實是樂曲的最后一段。
古箏的表演技巧我有一個目標,想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們古箏的一個基本表演技巧,當然我不會講得很復雜。
其實古箏有兩大類,一個是右手,一個是左手。
右手有些什么樣的技巧呢?它就是強弱、快慢、虛實、動靜。左手就是揉、滑、吟、按。
這兩種技巧怎么樣去表達樂曲的情緒?
這首旋律就叫《春江花月夜》,先單手來一段,再加入左手,看一下這個樂曲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上左手,整個旋律完全變化了,我們再模仿其他樂器,聽一段古琴曲。
我們的傳統音樂是非常好聽的,有時候我們不需要懂什么技巧,而是我們去感受它的意境、韻味就可以了,這是古箏傳統音樂的魅力。
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我在星海音樂學院畢業之后,我就在一個藝術院校里面工作任教。在第四年的時候,我選擇了辭職,而我選擇了另外一個生活,就是出國。
為什么我要出國?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跟其他的年輕人一樣,我也希望走出國門看一看、聽一聽,而且我希望能將古箏,這種傳統的樂器帶給西方的一些音樂家,還有朋友們聽。
而且我也希望憑借古箏,看能不能找到它與其他西方樂器的一個交融點,找到一個契機,因為我的初心就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這也就是我出去的初心。
后來我去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
我之所以選擇蒙特利爾,是因為我知道那里是非常知名的藝術之城,每一年有非常多的藝術活動在那邊舉辦,音樂、戲劇、美術等等。
因此我相信我憑借我的古箏,我能夠在那里找到一個契機。
后來我就在那里生活了大概有5年多,而這5年中,我身邊有發生了不少的趣事,用三個數字給大家講述一下,一個是50,一個是7,還有一個是0。
我們先看看50。
50代表什么呢?是我在加拿大第一場演奏所收到的演出費50元,很低,是吧?
其實這個演出是當時我的一位朋友推薦我去的。當時我一看到這個場地,原來是在唐人街的叫做中山公園的地方。
但是看到這個場地的時候,我心里是涼了半截,為什么?
與其說是一個演出場地,還不如說它就是一塊空地。因為我們平時演慣了就是像今天這樣有專業的舞臺,有非常棒的音響師、燈光師。
而那個場地,中山公園里面幾乎什么都沒有,我心里的落差是蠻大的。
但是那個時候想到父親曾經叮囑我一句話:“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演出,一定要認真對待。”當時我想起這句話,就放下一切包袱,認真、專注演奏。
而在我演奏5分鐘以內,有一個老華僑經過,他是當地一位藝術團的團長,他一聽,覺得這個人演奏不錯哎!趕快就問主辦方要了我的聯系方式,之后我們就聯系上了。
通過我們的這種聯系,他介紹了一些媒體朋友,還有音樂家朋友給我認識,因此,我就慢慢地開始了我在加拿大生活的起點。
因此這個50,我也把它視為一個起點來看待。
后來跟團長聊天的時候,他說真的是一段緣分,其實他一年里面真去不了兩次唐人街,那天還是因為在附近工作,然后就去順便買菜,而在買菜那5分鐘剛好我就上場了。這是很有趣的故事。
7其實是代表我們這7位演奏家。
在蒙特利爾,后來我跟朋友們組建了國際性的樂團,里面主要的演奏家就是7位。
我們這7位有哪些特點呢?
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各自用自己民族的樂器,來共同詮釋一種音樂風格,叫做世界音樂。
我們來看看這個圖片里面有哪些民族樂器呢?
左邊不用說了,古箏。而中間那個最顯眼的,一個梯形那個就是秘魯的排蕭,而它后面有一個帶鉤的那個就是越南的獨弦琴。
往右邊看,有個人坐在那里,下面坐著一個箱子一樣的東西,這是當地的秘魯的樂器,他們叫Cajon,我們叫箱鼓,后面有一個有點像琵琶的樂器,那個是土耳其的烏德琴。這就是我們的一個組合。
其實我們在現場演出的時候,不止我們7位,大概有10—20位左右,因為會加上爵士鼓、貝斯等等的樂器。
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舉辦過大型音樂會,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照片上的這一場。
它是在秘魯利馬市舉辦的,當時舉辦的場地,就是在總統府對面一個廣場,叫武器廣場。
當時那廣場蠻大的,我感覺至少有6、7千人,為什么我對它印象深刻?
因為我去到利馬第一天,就發現利馬市的大街小巷全是我們的海報。
在市中心有一棟20多層的建筑物,而整個建筑物上面就是我們7個人的頭像海報,當時心里那種自豪感有點爆棚。
因為這一場的演出,在當地算是蠻轟動的音樂盛會。
也是因為這場演出,我們也受到了秘魯總統府的邀請,去參加他們的政府晚宴。要不我們來聽聽這有趣的音樂?
這視頻是我在2010年在這一場秘魯利馬宣傳片,因為音樂會的曲目太長,我選擇了這宣傳片。
而宣傳片的背景音樂就是我們自己演奏的。
我想大家對這種音樂非常感興趣,讓人聽了很激動。
我們這個樂隊的名稱叫Sonidos Vivos,是西班牙語。
我在加拿大生活5年以后,我又做出另外一個選擇,回國。
當時身邊朋友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回去?
你的生活、工作都已經開始穩定,并且開始上升了,你現在回去不就是等于一切歸零了嗎?
其實我心里確實有一點依依不舍,因為我交了很多朋友,有很多音樂邀約等著我們,我們也能看得到一些前景。
但是我很清楚的一點是,我的初心沒有改變,就是傳承和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加拿大這么多年里面,我認識了非常多的音樂家朋友,在他們身上我也學習到了很豐富的音樂知識、音樂理念,還有一些音樂技巧。
更重要一點是,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他們自己對本民族文化的那種熱枕和重視。
而反觀我自己和古箏,我應該把我學習到的這些能量,還有古箏重新帶到中國這塊更肥沃的傳統音樂土壤中來。
我可以繼續在里面播種、耕耘,去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將來可以以一個更新穎、更豐富的面貌展現給世界。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