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作曲家李龍飛:用音樂關注科技
李龍飛先后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和加州州立大學,現就讀于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攻讀作曲博士學位,同時也在該校任作曲理論及作品分析講師。作為活躍在世界新音樂舞臺上的華裔作曲家,李龍飛的作品中處處體現著他對當今科技與人類微妙關系的思考。他探討“永生”話題的作品《極光》剛剛于2021年年初獲得第十六屆“陽光杯”新音樂作品比賽優秀獎,其他作品如《異肢》《卯》《漸悟》等也都展現了他對科技和當下的思考。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李龍飛表示:“如果說科學家探討的是往前走,那么藝術家要適當地放慢腳步,思考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
《極光》質疑“永生”合理性《極光》創作于2017年年底。作品的靈感來自于李龍飛偶然讀到的一篇科普文章,文中提到人類可以通過基因技術來大幅延長壽命,甚至實現意識上的“永生”。
《極光》除了通過對音域以及延音效果的控制來表達“極光”的自然現象以外,也與神話故事直接相關。英文中與“極光”同名的古羅馬曙光女神奧羅拉愛上了特洛伊王子提托諾斯,她祈求上神朱庇特使提托諾斯獲得永生。朱庇特實現了她的愿望,但是提托諾斯在獲得永生的同時卻沒有辦法永葆年輕,最終他慢慢變得越來越老。奧羅拉最終離開了提托諾斯,并把他變成了一只不停鳴叫的蟬。
“奧羅拉的故事無疑是在質問永生是否真的會對人類產生積極影響?珍惜當下是因為生命是有限的,但它一旦被無限期延長,人們是否做好了這種心理準備?”
李龍飛在《極光》中創造性地運用魔音器的輔助在鋼琴上產生類似“蟬鳴”的聲效。作品由著名現代樂團朗利士委約創作,曾在美國、意大利、匈牙利等多個國家演出,引起業界強烈關注。
《異肢》直面科技的痛點他2018年創作的新媒體歌劇《異肢》則直面現代人的“痛點”。作品講述了舞者莉迪亞意外失去右腿,在接受與適應義肢的過程中不斷迷失與找回自我。新肢體給她帶來了便利,但又讓她產生排斥。頻繁出現的故障使得莉迪亞在承受著身體與精神上雙重痛苦的同時不停祈求與義肢分離。
這種緊張的氛圍通過快速密集而有節奏感的音樂語言表達出來。此外,李龍飛運用了不規則與規則的碎片化重復來體現機械感以及故障感,試圖表達科技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性與不可預測性。李龍飛表示:“義肢其實是一種比喻,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手機的確能夠帶給我們巨大的方便,但也同時衍生出許多問題,像許多人對手機的過度沉迷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個‘異肢’。”
2018年6月,《異肢》于紐約3LD藝術與科技中心首演,引起業界極大反響。著名現代樂派女中音歌唱家露西·狄格麗對莉迪亞的高超演繹張弛有度,更是整場演出的畫龍點睛之筆。
《卯》探討疫情之下人與人的連接對李龍飛來說,2021年將會是忙碌的一年,多部受世界知名樂團委約的作品也在緊張創作之中。其中,為美國現代樂團Apply Triangle創作的三重奏《卯》將在近期公布演出時間。《卯》以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卯榫連接結構為切入點,延伸到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重要性。通過致力于深入探索科技與人的主題,李龍飛在國際舞臺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美學語言。他表示:“疫情給彼此帶來或有形或無形的屏障和隔閡。卯本是建筑結構的連接,我希望用《卯》探討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