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是真是假 學音樂真能讓孩子變聰明?
孩子到底為什么要學音樂?
相信大家一定會聽過這樣的說法:學音樂會讓孩子更聰明!甚至有些媽媽會在孕期聽莫扎特音樂進行胎教。
這一切都源于世界著名的“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那么到底莫扎特和孩子的大腦、和孩子的音樂培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01
什么是莫扎特效應
對于“莫扎特效應”,最常見的解釋是“聽莫扎特會讓人更聰明”,升級版的是“聽莫扎特會讓孩子更聰明”。
“莫扎特效應”這詞起源于3位美國學者,在1993年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篇論文,他們通過實驗發現: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能力。
在這之后,科學家們進行了不少跟進研究,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堯德中教授團隊進行的實驗。
實驗內容
他們通過對60名沒有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大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實驗,給他們聽相應的樂曲,并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包括用筆在紙上走迷宮、折紙和裁紙測試。
這次實驗中,研究人員對聆聽莫扎特音樂前后,與認知記憶相關的神經因素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證明莫扎特音樂確實對認知能力的提升有所促進。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學者們開始發現“莫扎特效應”對實驗對象能力的提升具有短暫性和有限性,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聽莫扎特音樂能增進智力”,但是長期的音樂訓練呢?
02
音樂對大腦的全方位訓練
在欣賞音樂時候,大腦中的顳葉將負責處理我們聽到的一切,如音樂、人聲等。
當我們開始讀琴譜、看琴鍵,這時候就輪到視覺皮層開始工作。
如果我們想要記得在琴鍵上彈了什么,這時額葉將發揮作用,因為大部分的短期記憶都由額葉進行處理。
在彈熟一首曲子后,盡管曲子中包含復雜的音調變化,我們甚至都不需要琴譜就能演繹出來,為什么?
因為大腦中的頂葉已經對彈琴這一活動進行處理,將其變成大腦中類似肌肉記憶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來,音樂訓練對應的活動幾乎遍布整個大腦,而練琴的過程更是一次讓大腦與五感全方位配合的高強度訓練。
德國社會經濟專家小組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他們用多年的時間發現長期的音樂訓練可以影響兒童認知技能、人格情商和學習成績等,得出結論是:
接受音樂訓練對認知、非認知能力的提升效果,是體育、戲劇或舞蹈的兩倍。
因此,“莫扎特效應”對智商的提高雖然是片刻的,但是長期音樂訓練仍會對大腦功能產生積極作用!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頓曾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不管學習音樂是不是可以讓孩子提高智商、變得聰明,但一個人能夠懂得欣賞深沉、美麗、復雜的音樂,遠比少許提高智力、測試分數要重要得多。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