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學:傳統音樂研究解鎖新領域
流域學是什么?10月19日上午,由江蘇藝術基金資助,揚子晚報、江蘇省藝術評論學會承辦的江蘇藝術基金2021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藝術評論人才培訓班》,開啟一堂新鮮課。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向文向學員介紹了這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將流域學和中國傳統音樂結合起來做研究,是他頗看好的未來主流趨勢。
要聽懂這堂課,先搞清幾個概念
向文老師的課,雖然對于有些學員來說接觸較少,但是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大家舉了很多例子,并從多個角度給大家介紹了現在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要聽懂,首先需要掌握幾個概念。比如什么是中國傳統音樂?什么是流域學理論?首先,他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先給大家介紹了以上兩種概念。他沒有采用一家之言,而是博采眾長,將好幾種研究比較成熟的定義都介紹給了大家,讓大家有更為清晰地判斷和理解。
中國傳統音樂,比較受學界認可的概念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除此以外,中國傳統音樂主要分為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文人音樂和民間音樂。向文老師也對每一種分類做了詳細解釋。
流域學目前并沒有非常完整的定義,很多學者也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向文老師先給學員介紹說,“流域一般是指由地表水分水線所包圍的積水區域的總稱。”對于已經形成一定研究成果的歷史流域學,現在每年的相關文章也在不斷增多,這一概念逐漸引起學界關注,并有望成為一個學術研究的方向。同時,他也和學員一起分享了現在的流域學視域的中國傳統音樂研究成果,將其分為民歌色彩區、民歌方言區、區域音樂文化研究。主要就是對不同地域的中國傳統音樂特征加以區分和歸類。
流域學如何與傳統音樂相結合?
為了讓學員更好的聽懂深奧的研究成果,向文老師又采用了很多圖表,比較清晰直觀地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傳統音樂流域學觀察的成果。主要是依據我國的水系分布情況,結合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標準,同時參照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料研究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上的劃分方法,并結合音樂地理研究的需要將全國劃分為10個一級流域,并重點選擇了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這7個流域,介紹不同的音樂形態和特點。
接下來,向文老師還給大家介紹了“流域學+傳統音樂”研究展望,實際上就是給學員提供了以后可以深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第一,流域學視域中的傳統音樂個案研究。整體研究工作量非常巨大,可以從個案入手研究。第二,流域學視域中的傳統音樂地理分布研究,研究流域內傳統音樂縱向傳承和橫向傳播。第三,流域學視域中的傳統音樂文化闡釋研究,核心問題就是“人、音、地”三者之間的關系問題。第四,“流域學+傳統音樂”的研究范式研究。因為沒有形成成熟的范式和理論,向文老師也建議學員可以從這個角度做新的嘗試和探索。
向文老師借用田青老師的一句話來做課堂總結,“只有了解傳統音樂的歷史,正視傳統音樂的現狀,中國傳統音樂才能有未來。”說完以后,他又給學員播放了各個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音樂,讓學員更直觀感受這堂課帶給學員的奇妙的知識之旅。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