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俄羅斯最著名的五位音樂家
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俄羅斯維亞特卡省,畢業于圣彼得堡音樂學院,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織體飽滿,旋律優美,情感豐富。他從1877年開始受梅克夫人資助,創作了《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世界名曲。1893年,他接受了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的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6號悲愴交響曲》,演出后不久逝世。
莫杰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爾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俄羅斯作曲家。他以歌劇《鮑里斯·戈東諾夫》、歌曲和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著名。他與亞歷山大·鮑羅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組成“強力集團”或稱“五人團”,被認為是19世紀典型的俄羅斯本土作曲家。穆索爾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格拉祖諾夫或拉威爾等人補充完成。
斯特拉文斯基即是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原名是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羅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第一次大戰期間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為法國公民,1939年開始定居美國,從事指揮和創作活動。他是現代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序列主義時期。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蘇聯時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生于圣彼得堡,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與作曲;1923、1925年先后畢業,以第1交響曲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鋼琴比賽中獲獎;衛國戰爭中所創作的第7交響曲享譽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10、13交響曲引起爭論;196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其主要作品還有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以及大量室內樂等;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肖斯塔科維奇是藝術學博士,多次擔任蘇聯作曲家協會的領導工作,世界許多著名音樂學府都曾授予他榮譽稱號。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俄語: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譯葛令卡,第一個獲得廣泛聲譽的俄國作曲家,對后來的俄羅斯音樂創作特別是對俄國浪漫樂派強力集團有重要影響,被譽為俄國交響樂的奠基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