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素人的音樂比藝術家更能打動人
我經?吹揭恍┬侣劊蛘呔W友隨手轉發的小視頻,國外的流浪漢在街邊彈鋼琴,或者國內的外賣小哥在某個公共的鋼琴上演奏。
他們彈的曲子不一定很難,有時候琴也很破,甚至琴音都不準,但是會有很多路人圍觀,在網絡上也會有很多人點贊。
可是如果我發一個音樂家的演奏視頻,他在音樂廳里用最昂貴、完美的鋼琴,和樂隊精湛的配合,除了資深樂迷,其他人反而不一定有共鳴,甚至沒有耐心看下去。
好像素人的音樂比演奏家們的音樂在大眾中的影響更廣。所以,當我們聽音樂的時候我們在聽什么?
為不會走進音樂廳的人演奏當我們有耐心坐在音樂廳里,去欣賞音樂家精心打磨的一場音樂會,其實會有很多體驗。其中包括一種對藝術的理解和對閑暇時光的享受,說白了,當我們走進音樂廳的時候,就是去享受藝術的。
但是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個人都疲于工作,應付生活,這時候無論是外賣小哥還是自己身邊的朋友,他們停下匆忙的腳步,演奏一首曲子,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像是一個小小的休止符,給人一個喘息的機會。
音樂廳里的演出,是錦上添花,而素人的音樂,更像是雪中送炭。更何況有相當多的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走進音樂廳去聽一個鋼琴家演奏。
對音樂的向往排除在專業音樂院校上學的人,在平常的同事、同學當中,如果有一個人在KTV里能夠稱王稱霸都會讓人羨慕不已,更別說能用鋼琴彈自己作的曲了。
音樂對于音樂家來說是他們的職業,而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他們的情懷和素養。當我們看到一個流浪漢在彈鋼琴,可能都會想象,他應該接受過不錯的教育。
當我們看到外賣小哥彈鋼琴,也會想象,他是不是很有音樂天分,但是為了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練習。他是不是下班之后還要陪孩子練琴,孩子沒學會他自己都學會了?
而且在看到他們演奏的時候,就會拉近我們和音樂的距離感。比如說,人家小哥都能學會,那我努努力也應該能學會。
但是如果你看到郎朗彈鋼琴,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你看郎朗都能彈,所以我也應該能! ??
音樂在生活中的意義音樂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有治愈功能的,但我們好像更喜歡自然流露,不喜歡刻意訓練的痕跡。即使一個音樂家在技術上已經登峰造極,我們還會苛刻的要求他們演奏時要真情流露。
想象一下,一個老人用布滿皺紋的雙手演奏著并不完全準確的音樂,或用滄桑的聲音演唱歌曲。對比一個孩子用精準的節奏演奏同樣的曲子,可能老人的音樂更容易引發共鳴呢!
因為現在幾乎家家都有練琴的孩子,卻不是每個爺爺奶奶都懂得音樂的妙處。一個老人演奏音樂,一定是因為他真的熱愛,除了讓自己快樂,沒有功利的因素。
而一個孩子彈琴,很大概率是他媽讓他彈的……他可能背負著考級的任務。
當然不是說小孩的音樂就不好聽,也有一些孩子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音樂,能從中感受到快樂,網絡上也有熱熱鬧鬧轉發別人家孩子的演奏視頻。
藝術家們用最精湛的技藝完成音樂,現實中形形色色的人則會賦予音樂更多的色彩和意義。普通人的音樂更能打動人,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向往平淡的生活里多一點藝術的氣息。
素人的音樂,形象反差越大的人所演奏的音樂,越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因為他們的演奏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