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古樂器,塵封千年古樂器從敦煌壁畫中“躍然而出”
敦煌古樂器制作的歷史非常久遠。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塤,就是當時勞動人民制作簡單的樂器。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北周到元代的各種樂器,共計44種,4500余件。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都是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都是民間工匠制作的,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在樂器制作傳承中,有好多樂器制作技藝都已失傳了。有些樂器制作技藝雖然在敦煌失傳了,但在中原其他地方傳承著。如琵琶、古箏,排簫等樂器。敦煌現在能制作的樂器有陶塤、二胡、三弦、大鼓、腰鼓。鼓的制作人現在黃渠鄉閘壩梁的高老先生和莫高鎮新墩村的張老先生。陶塤的制作現有敦煌彩塑廠的魯勤學先生、陽關鎮的吳先生等。二胡、三弦制作有月牙泉鎮中渠村的魏生元先生。現在,由于制作樂器科技發展迅速,有專門的大廠家制造,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已經消失。
近幾年國內外掀起了一陣敦煌文化熱潮,如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多年來以敦煌古樂器為藍本,致力于研發和制作敦煌古樂器,其制作的敦煌古樂器享譽世界。中央民族樂團更是以敦煌古樂器為原型創作大型室內情景劇《又見國樂》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再現了敦煌古樂器獨特的魅力。“敦煌樂器”從敦煌壁畫中研制復原而來,它們與今天所使用的琵琶、胡琴、笛子、排簫等樂器,在音色上有很大的區別,這個“區別”便是敦煌文化的厚重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感。
從敦煌壁畫復原樂器,首先要對現代的流行樂器十分精通,而且要對古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否則復原的樂器音色可能就不是那個時代的風格。例如五弦琵琶,張騫出塞后,西域人通過絲綢之路帶來的箜篌、四弦琵琶,不了解西域民俗風情或者不懂西域樂器的就會很難復原出五弦琵琶,或者復原出來的失去了古時候五弦琵琶的韻味。
復制古樂器對一般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尤其是從壁畫上,如果是從古籍里面,估計還有音色,演奏特點的描述,壁畫上除了能看到樂器的造型,其他一概不知,況且很多古樂器造型都是很奇怪的。可對專業人士來說,他們只需要了解樂器的發聲方式、演奏手段,從古籍里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就能把古樂器復原得八九不離十,只因工于技、浸于心,深刻了解了傳統樂器,各種古樂器一眼就能看出個大概。現在已復制出來的敦煌古樂器有雷公鼓、五弦琵琶、蓮花阮、箜篌等。
敦煌壁畫樂器圖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代表人類古代文明結晶的敦煌文化藝術的精華,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早在1988年,敦煌壁畫樂器復制就被甘肅省科委立項作為“科研攻關項目”,到1992年,由敦煌研究院承擔的科研項目“敦煌壁畫樂器仿制研究項目”通過了國家技術鑒定,成為中國音樂史研究和敦煌學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當時,由我國的敦煌學界、音樂界著名專家18人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聆聽了復制出的54件樂器的演奏,無不驚嘆。截至目前,樂器制作已全部完成,共計吹、拉、彈、打四大類、44種、180件,雖然很多樂器復原出來沒有人會演奏,只能一步步摸索,但這已經是一項堪稱奇跡的壯舉了。
敦煌音樂是世界文化里的一門顯學,是像象牙塔一樣的藝術高峰,在現實中,神秘的莫高窟始終給世人以無限探索的可能。作為敦煌古樂的恢復,由于目前沒有實際音響的參照,因此,我們盡量以當時那個時代的樂器文化共性為依據去尋根溯源,以求達到對古樂器在風格上的規律性展示。愿失傳千年的古老樂器的時光音律從佛窟壁畫內解除封印,從飛天或菩薩手中的各型樂器中躍然而出,穿越塵囂,登上現代的舞臺,回蕩在世人的耳朵里!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