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本土音樂人創作“城市地標民謠”
“在嘉陵江邊,薄霧鎖著江面”“從彈子石老街到黃葛晚渡,好風景你來不及細數”“慈云寺的神秘和龍門浩老街的繁榮,已慢慢跟上都市的腳步”……這些是肖健虎創作的“城市地標民謠”系列中的歌詞。作為從業36年的重慶本土原創音樂人,小到一棵黃葛樹,大到江河壯闊都成了他的創作靈感。
3日,肖健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介紹,其原創的“城市地標民謠”系列歌曲目前已有10余首,他希望,通過音樂展現家鄉風貌和歷史文化,藉此讓市民“記住鄉愁”。
重慶本土原創音樂人“老虎”在表演中。
在重慶音樂圈,肖健虎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的藝名“老虎”。1964年,他出生在南岸區彈子石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喜歡拉二胡的父親給了他音樂啟蒙。1983年,“老虎”從中專畢業后在車間當起了技術員。令人詫異的是,次年,20歲的“老虎”半路出家走上音樂路,憑著天賦與熱愛,用一把吉他、一副嗓子闖天下。
“80年代,我在華樺舞蹈團擔任樂隊隊長,主要做流行音樂。當時在全國巡回演出,6年走了20多個省份。”值得一提的是,“老虎”在巡回演出時,遇到了時年17歲的黃綺珊,后他將黃綺珊收入門下為徒,并帶她出道。
“老虎”中意制作原創歌曲,寫詞、譜曲、編曲、錄音皆可一人完成。1988年,他成立“陌生人音樂工作室”,創作出第一首原創歌曲《給我》,至此筆耕不輟,如今原創曲目達300余首。
“音樂是一種語言,可以用它來講自己的故事。所以原創歌曲最重要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老虎”說,與音樂相伴幾十年后,音樂于他已是一種形成習慣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從中可找尋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不如去南濱路走走》《黃葛樹》《彈子石》《通遠門》《在嘉陵江邊》《我的山水重慶》……從2010年開始,“老虎”將目光鎖定故土,致力于挖掘重慶本土文化,并將文化內涵融入樂符,創作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
“我的創作靈感來自于重慶深厚的文化積淀。為了寫好一首歌曲,我往往要去搜集歷史資料、傳說故事等等,只有了解了才能寫得深刻。”“老虎”舉例說,以創作《我希望終身都這樣愛你》為例,他去到工作室附近的南濱路逛了足足5圈,在欣賞家鄉美景的同時,歌詞便慢慢在腦海浮現。
“老虎”認為,把城市文化融進音樂,民謠是較好的述說方式,“民謠具有述說性,像講故事一樣,聽眾更能接受,也更有共鳴”。
如今,“老虎”將更多的精力轉向幕后的人才培養上。作為中國好聲音重慶賽區音樂總監,他通過多種平臺廣泛發掘人才,目前他的學生已有100多人,分布在全國各地,被業內稱為“精虎門”。
談及下一步創作,已56歲的“老虎”說,他對自己仍有要求,仍在不斷尋找最好最舒適的音樂表達,最大的希望是通過音樂傳遞文化、傳遞力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